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文言文阅读(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

天大雨        已失期                 失期,皆斩 

死            扶苏以数谏             今闻无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2分)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答案:
1.适逢 估计 按照法律 同样 缘故  有的人(6分) 2.①全国百姓苦于秉朝统治已很久了。②(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意对即可)(4分) 3.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分) 4.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意对即可)(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会”“等”“或”是古今异义字词,“故”“度”是多义词,“法”是名词动用,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概括语境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把“苦”“间”“之”“次所”等关键词理解清楚(“苦”是意动用法,直接译成“苦于”即可),准确翻译,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问题是课堂上老师必讲的,根据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注意不要错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从陈胜分析形势和安排起事准备谋划和操作两个方面来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后面题目。(2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疏通字词: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会天大雨                       ②失期法皆斩                 

③死国可乎                       ④为天下唱                   

2.整理文句:我能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面现代汉语。(4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3分)

我的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探讨: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3分)

我的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分析: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拓展延伸: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3分)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厄运和不幸面前(10分)

①鲁迅先生曾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②是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处处有荆棘,时时有坎坷。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庸人想象的"理想方案"。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不要逃避,逃避只是怯懦者对待生活的"法宝"。是勇士就应当勇于直面人生,"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③敢于直面厄运和不幸,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小时候,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用典当得到的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治病,这种生活不能说不是清苦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厄运和不幸造就了这位文学大师。

④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对于生活的强者,却是他们成功的阶梯,是他们一生中的财富。

⑤培根说过:“奇迹多是从厄运中出现的”。贝多芬有耳疾,他却在听力尽失的情况下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爱迪生耳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张海迪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说是不幸的。可她又是一般人无法与其相比的。她以百倍的自信,顽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站”了起来……

⑥厄运和不幸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一事无成。造成一事无成的原因在于自己缺少自信,在厄运面前退缩了。

⑦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厄运和不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太顺利了,也是一种遗憾。

⑧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我们不要害怕。毕竟生活不是梦,而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

1.作者是怎样将议论与叙述鲁迅小时候的事情联系起来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2分)

2.文中列举了贝多芬、爱迪生、张海迪的事例所要证明的是()(2分)

A.厄运和不幸对于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

B.逆境能够扼杀人才,但更多的是造就人才。

C.厄运和不幸对于生活的强者,是成功的阶梯和人生的财富。

D.只有厄运才能创造奇迹,才能使人获得成功。

3.第⑤段说张海迪"'站'了起来",在这里"站"的意思是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人应该怎样做?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好的圣诞礼物/庞启帆(20分)

⑴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⑵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眼睛瞪得大大的。

⑶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由于离他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一定能闻到。

⑷他正在招手,然后又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老人对埃里克喊道。

⑸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家伙正在骚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⑹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你会玩躲躲猫吗?哈,瞧,这小家伙会玩躲躲猫了。”

⑺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怂恿下玩起了躲躲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躲得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略笑着跑出来。我和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8)我们用完了餐,支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结账。结完帐往外走时,我发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厅门口旁边。

(9)“上帝,在他对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们离开这里吧。”当我们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

(10)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11)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着破烂的衣服的肩膀上,他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地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12)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呆住了。

(13)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14)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

(15)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16)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

1.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