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4分)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 守:镇守,做……知州。颖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 一过:一遍 。③ 囊琴:用袋子装着琴。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若议其善者   否:差,不好      B.工即前曲一过   鼓:弹奏

C.曾见一老人,贸入城  薪:薪金  D.受工之而已   直:同“值”,价钱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

                                                                                  

3.试概括詹懋举的性格特点或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1分)

                                                                                   

 

答案:
1.(2分)c 2.(1分)我有一具(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 3.(1分)性格特点:有气度,不摆架子,虚心求教;启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责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解析】 1. 试题分析:课外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在文意中判断句子的意思,推断字词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根据提供的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联系前后文了解句意,解释清楚关键的实词,最后疏通句子。有些字词与现在的意思有差别,要注意,比如“贻”“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抓住写人物言行表现的句子分析从物的性格,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2分)

(1)欲其林  穷:                    (2)便还家  要:                

(3)处处之  志:                     (4)欣然往  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业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       有良田美池桑竹

C.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

D.便扶路                寻所志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1分)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