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石头王国——石头寨

①石头寨是贵州的一个布依族村寨,南距黄果树大瀑布约6公里。传说是600年前有一姓伍的布依人到此定居逐步繁衍而成寨的。这里整寨不见一砖一瓦,房屋用石块砌墙,以片石为瓦,院落的墙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桥、梯田的堡坎也都用石头修筑,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全是用石头做成。到了这里仿佛进入“石头王国”。

②石头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寨边有宽阔的石头河,河水清澈见底,常见游鱼成群,互相追逐。河上有30多米长、5米宽的五孔石桥,弧形石拱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的洞门,对岸绿水青山,分别映在圆洞里,正如五幅不同画面的山水彩屏。竹林、果树相间的岸边,石屋村寨在阳光辉映下,如片片白云,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一派独特的山村美景。

③石头寨的石屋布局、结构和造型极具特色。石屋沿着一座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参差并列;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一幢幢纵横交错;有的石屋是石砌围墙,由一石拱朝门进出的单独院落。村头寨边的竹林柳荫下,还安置了许多的石凳石椅。房屋不用一瓦一砖,用木料作屋架,屋架有7柱、9柱、11柱不等,无论是三间或是五间一幢,中间多作堂屋,下为实地地面,左右两边多作卧室,上铺地板,下为“地下室”关牲口,结构紧凑合理。在建房时,首先用石头砌好两个较高的屋基,一般在2米以上,然后将木柱房架立在上边。正因为屋基较高,家家都得砌石阶进门。房架立好后,就砌石墙四面封山,用薄石板盖房,有的用石料间隔,石柱支撑。这些房屋的墙,有的用块石、垫石垒砌或浆砌,有的用锤针剔打平整的料石安砌,有的用乱石堆砌再用石灰或混凝生在墙面勾缝成虎皮墙。砌石接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工艺精湛,房屋造型美观大方。

④由于附近多石山和水层页岩,提供了天然的石料资源,加上长期建筑实践中造就了大批的能工巧匠,石木建筑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就地取材盖成的这些石屋,不仅造价低廉,节约木材,不怕火灾,而且舒适耐用,冬暖夏凉,间隔性强。特别是不用烧砖瓦,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等优点,一直受到专家们的称赞。

(本文有删改)

1.认真阅读本文后,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下面表格内A、B、C、D、E、F、G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9分)

         文章

结构 文章

段落 说明对象 说明语言 事物特点 说明顺序 画线句的

说明方法

         A       段① 地理位置、历史

沿革争主要特点                       平实说明                 /             /   /

头              段② 自然环境 生动说明 依山傍水

美丽独特      F                            G

寨 B       段③                              C               /             E               /   /

                   段④ 资源优势与建筑

的性能特点 D                           /             /             /

2.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任意选择一个对象,并根据下面提供的句式,写一段说明或描写性文字。(答案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并非仿写本文中

的句子)(5分)

句式:

    很有特色。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    !这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
1.A总说B分说C石屋的布局、结构和造型D平实说明E井然有序、紧凑合理、美观大方F空间顺序G打比方 2.示例:贵州的地名很有特色。有的与动物有关,如牛场、马场;有的与军事战略有关,如镇远、镇宁;还有的与地理标志有关,如贵阳、盘江。真是妙趣横生。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的提示和文章的理解可知,本文是总分式结构。读第四段,属于平实说明,无修辞、引用、说明方法等的运用。第二段介绍的顺序为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运用的说明方法为打比方。其余内容(有关物点)可到原文相应语段中提取。 2.注意题干中的句式,总体为"有的……有的……还有的……",结合要求可知,这是说明中的总分式说明,是描写当中的分项描写。了解了这些,再考虑写什么内容,注意题干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对说明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
推荐试题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颤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11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12它开始打量这个叫做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13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14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15一天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做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16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像,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17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

1.填空:这篇文章以第    人称的口吻,按    顺序,主要运用      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填2至4字)这件事。(5分)

2.第13段中加点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3.第15段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3分)

4.阅读上文,联系课文《那树》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下列四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2分)

A.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赋予了“树”以真实的性灵,以两棵树不幸的命运来敲击读者内心的感知。

B.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由“树”的命运所引发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树》认为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棵进城的古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我们可能会顾此失彼。

C.两篇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有的词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练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D.两篇文章从体裁来看,都是小说。不同点在于:《那树》写的是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终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而《一棵进城的古树》则是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