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写作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略 【解析】 试题分析:写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确定写作主题。根据提示,文章应以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为主题。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美好的情感,材料提示到的就有“爱”‘理解…‘信任”几种,你还可以明确其他具体的美好情感作为文章主题对象。二、明确写作重点。材料不仅提到了“伸出自己的手”(托起、救助、谅解等,即付出),还提到了“伸出自己的手”的收获或意义(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展示了优雅的风度等)。所以,这篇作文写作重点不应停留在单纯地叙述事件上,还应写到“伸出自己的手”即付出后的收获或意义,从这一点上歌颂、体现人间真情的美好、珍贵。三、灵活演绎题目。在写作中,对“伸出自己的手”这个题目的演绎可实可虚。根据问题需要,灵活掌握。如果是记叙文、小说,你可以实写一件自己或他人伸手助人、原谅人的具体事例,借以体现主题。如果是散文,你可以把“伸出自己的手”虚化,不一定要实写伸手助人的动作、事例等,只用伸手的象征意义即:“I付出美好情感”来体现主题即可。写作思路:1.以你或他人伸手助人的具体事例,写出“伸出自己的手”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以伸手援助、原谅仇敌(朋友)的具体事例,写出以德报怨、谅解的作用和意义。3.通过阐释付出真情与收获美好情感的关系,写一篇优美的散文。4.结合社会集体相助的事例,揭示人人“伸出自己的手”的社会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3.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非常)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    任重而道远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其境过清

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⑴但当涉猎(      )   ⑵蒙乃始就学(      )

⑶与蒙论议(      )   ⑷卿今者才略(      )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蒙正为不闻而过之  佯:         ⑵ 悔不问   穷:     

5.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6.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