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荡;点;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击;磕;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2分)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1分)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1分)

4.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3分)

5.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2分)

所见:

所闻:

6.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       ,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充满了诱惑力。(2分)

7.“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的心情。(1分)

8.巧用照应,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       照应;“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下文照应。(1分)

9.选文的前三段中各有一句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从下面选出一个适合“我”心理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第一处:(活泼 轻松 沉重 平静) 第二处:(急切 焦虑 兴奋 无所谓) 第三处:(惘然 陶醉 平静 激动)

10.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2分)

11.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2分)

 

答案:
1.点;磕。 2.A 3.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 4.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5.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6.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 7.急切 8.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9.轻松;急切;陶醉 10.“我”在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 11.月夜航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记忆的能力。选词填空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荡;点;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击;磕;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这几句写出了孩子们驾船技术多么娴熟,干脆利落,反衬出少年们看社戏的急切心情。“摇、荡、撑、碰、击、撞”这些词都不如用“点、磕”更能体现孩子们此刻 的动作和心情。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语言表达方式通常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是叙述一件事情,一般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说明分平时性说明和文艺性说明,平时性就像一般的说明书,文艺性是在平时性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说明是对一个事物进行介绍;描写一般是对一个人或物的外貌进行具体地叙述,通常运用修辞手法加以润色;议论是对一个主题、观点进行阐述,一般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抒情使用一段优美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第一自然段叙述少年们开船去看社戏,应属于记叙。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点、磕、退、出”几个动作一气呵成,说明少年们驾船技术多么娴熟,干脆利落,反衬出少年们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回答本题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抓住关键的字词来分析:“豆麦和水草”发散“清香”,“扑面吹来”,“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听到歌吹”“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由这些词语可知二、三两段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原文,根据要求分析、归纳、整理。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写起伏的连山如奔兽,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听到歌声,料想发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根据提示语从第三段找出表现“我”感受的句子, “我”还未看到吹笛人,就被宛转,悠扬的“横笛”的声所吸引,使我本来急切想看到社戏的烦躁心情立刻“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可见社戏对我的诱惑力之大。 7.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句子的能力。分析句子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一句从人的视觉的角度写船行之快,“但我还以为船慢”可见我想看社戏的心情之急切。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回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原文,理清上下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正确答案。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回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原文,根据具体语境 来分析:“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说明一切问题都解决后轻松的心情;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说明船行之快,可我还认为船慢,说明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说明我陶醉在宛转,悠扬的横笛中。 1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全文的情节可分为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节选的这几小节写去看社戏及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节选的这几小节写月夜航船去看社戏及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根据提示语要求用四个字,那只能用“月夜航船”。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