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母亲的心》,回答题目。(23分)

母亲的心

⑴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⑵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⑶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⑷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⑸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⑹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⑺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⑼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⑽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⑴~⑼段的主要情节。(6分)

“我”想吃螃蟹—(1)_________—(2)__________ —母亲捞起螃蟹—(3)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⑴~⑷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6分)

——————————————————————————————————————

3.第⑻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⑼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分,答对一点给2分,共3点)(1)母亲翻找螃蟹   (2)母亲发现螃蟹   (3)母亲放下螃蟹 2.(6分,答对一点给2分,共3点)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3.(3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4.(5分)(1)(3分)“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 (2) (2分)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5.(3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解析】 1.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情节的内容。这是一篇亲情文章,本文通过写了一个为了给孩子增补营养的母亲翻找螃蟹到放掉螃蟹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母爱之情,这里以螃蟹为线索概括找螃蟹、发现螃蟹、放螃蟹几个情节即可。 2.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学生能从原文中找出“我”想吃螃蟹,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最终去找螃蟹。学生提炼信息合理即可。 3.了解常用的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其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表述正确合理即可。这里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同时也为母亲放了母蟹这一善良的举动做铺垫。 4.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确即可。(1)能结合语境说出母亲当时的矛盾心理(2)“沙沙沙”生动的挣扎声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5.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这与为文章拟写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应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在这里“母亲的心”一语双关,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即母亲的爱子之心,又要理解其深刻内涵,即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推荐试题

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回答文后题目。(14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2分)

(1)、山北之塞   (     )     (2)、甚矣,汝之不。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简洁,但也生动。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3分)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3分)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10分)

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1.【续写标语】为鼓励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也根据语段划线句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2.【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她)再设计两个。(4分)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书香校园”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3.【仿写表达】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           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4.【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