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文言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朝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忿尉(   ) 恚:                     以头地耳   抢:             

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忿恚尉,令辱公亦尝闻天子怒乎

B.卒多为用者皆布衣之

C.为坛而盟,祭慰首头抢地耳

D.王侯相宁有种乎与臣而四矣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甲、乙两段都是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节选,甲段节选自西汉史学家              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乙段则节选自西汉史学家          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两段文字都重点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甲段塑造了善于洞察时局和组织领导的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乙段塑造了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外交家唐雎。(2分)

5.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2分)

(1)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多不胜数,有许多提出了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口号。请你仿照示例,再列举两例。

示例: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列举:①                                                                     

                                                                            

 

答案:
1.恚:使----恼怒  抢:撞  2.C 3.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司马迁 史记 刘向 战国策  5.(1)(2)凛然不惧,针锋相对,并以“士怒”的例子以自比,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完成使命的责任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恚”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或用法的能力。A、代词,的。B、士兵,普通人。C、用,用。D、将士,总共。经分析,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宁为难道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对中国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史记》诞生于公元前1世纪中国西汉时候,它记载了从中国上古开始到西汉时期,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写的口号,只要能够体现农民起义的口号即可。示例:(东汉)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宋)钟相扬么起义 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元末农民起义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明末)李自成起义 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
推荐试题

50前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但他那“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雷锋精神”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50年来,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们用雷锋式的行为促进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

1.【学雷锋】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分别概括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材料二: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由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展开,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斥谬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音:“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了。”请你针对这种杂音,写出一条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理由,作为反驳错误言论的论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