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创意是天才,也可能是蠢才

白岩松

我的阅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工作性阅读,定下选题之后我就要为了做节目大量阅读,否则晚上直播我说什么?第二是职业性阅读,我是一个新闻人,家里订有很多报纸杂志,包括上网浏览资讯。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阅读,每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跟这个时代无关的东西。我的乐趣来自“读与这个时代无关的、但作为一个人而读的书”。

我在1985到1989年间上的大学。那是“四年如果不阅读,从内在到外都没法儿活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阅读和教育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最大优点就是“怀疑”。“怀疑”才可能使我们更努力地想靠近真实。那时有一本书我总在推荐给别人,叫《病夫治国》,现在又有了新的版本。《病夫治国》是一个医生写的,他以一个医生的视角去分析了20世纪很多领袖。由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说这些病会导致他们哪些行为存在异常,这就改变了你的一种历史观——原来这些人作出某些决定是跟他们的疾病有关系。而过去根深蒂固地以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英雄是按照某种理想和理念创造的!

我需要不同的角度,就像当初我看《胡适杂记》的时候,脑海中根深蒂固地认为社会进化必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书中出现了争论:谁说人类的发展一定是按照这个前进的?在同样一个时代里头,很有可能这几种层面都存在。如果没有触碰的话,就从来不会去思考。我觉得人的独立的思维是由独立的阅读开始的。

书和书是不同的,有的书当你拿起了,翻过其实它就已经被读完了,它不值得你一页一页地全读;有的书,其中的某十页你读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五你就已经读过了;有的时候,一句话就够了;有的书,作为文字之美包括它的很多细节,你要全部读完,但是你想全部记住也很难。

类似《道德经》这样的书,里头好的东西太多了,但其中有五个字深深地改变了我,叫“无私为大私”。这就是阅读的乐趣,你一直觉得朦朦胧胧地很多东西,你找不到与此相对应的东西,但是突然你在《道德经》里看到了这五个字,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将来会成为你立身之本。

当我辞去很多的制片人头衔要歇一段时间的时候,恰恰是看到《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杯满则溢”。杯子满了就再也装不下其它东西了,怎么办?倒掉。阅读关键时刻如果找对了钥匙,会大大帮助你。

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对我影响特别大。《曾国藩》读完了之后我写了几千字的东西,自己写给自己的。唐浩明用笔很深,写曾国藩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一瞬,就是有一天他伴君侧吃饭,皇宴,他达到了一生的至顶。我在看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在想,这很重要吗?我也永远忘不了读《许三观卖血记》那种巨大的焦灼冲击。我在飞机上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时候,热泪盈眶。因为其实你仔细去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个悲剧,是一个巨大的反讽,所以你才会热泪盈眶。我一直在关注长篇小说。我现在几乎不看国外的书,翻译太烂。

我们过多把创意当成了天才,但是我觉得创意是勤奋决定的。失去阅读必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是我现在非常担心网络阅读的原因所在。最大的危害不是人们不看书,是过度被资讯俘虏,这个更可怕。

选自(《当代青年·我赢》2010年第3期)

1.文题为“创意是天才,也可能是蠢才”,可是文章主要是写阅读,这不是文不对题吗?(3分)

2.作者说到了三种阅读方式,其中重点谈的是第三种阅读,也就是个性阅读。根据作者的谈论,请归纳一下,作者认为的个性阅读是怎样的呢?(3分)

3.文章中划线句子“类似《道德经》这样的书,里头好的东西太多了,但其中有五个字深深地改变了我,叫‘无私为大私’”中的“无私为大私”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进行解释,表达你的理解。(3分)

4.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阅读感悟。(4分)

 

答案:
1.初看似乎是文不对题,其实文题紧密想连。从结尾段也可看出,“我们过多把创意当成了天才,但我觉得创意是勤奋决定的。”,这就是说创意不是凭空而来,而靠勤奋,勤奋着干什么?后一句说 “失去阅读必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是勤奋着阅读,尤其是个性阅读。退一步如果失去了阅读,仍然产生了创意,这样的创意很有可能是伪劣的创意,伪劣的创意当然就是蠢才创意啊! 2.个性阅读就是能引起自我怀疑的阅读,怀疑能让我们不断靠近真实;个性阅读就是能告诉我们:理解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理解,而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个性阅读就是要有选择的阅读;个性阅读就是能够导引我们生活航向,让自己不断聪明起来,不为产生智慧的阅读;个性阅读就是能让自己沉醉于作品之中,完全释放自己,得到美的享受的阅读。 3.“无私为大私”意思是说一个人真做到正无私时,就会取得最大的收获。中国航天员们抛家离乡、远离亲人,无私奉献,甘愿寂寞,从事工作、学习,最终,神舟飞船实现了太空旅行的愿望,航天员们书写了蓝天白云的豪情,从而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让世界人民羡慕瞩目,从而航天员们的精神永载史册。这些不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吗?当然这也是中国人民的收获、世界人心的收获。 4.略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水 问

王猛

当我们潜入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我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而且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北等人口聚集的地区,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以色列、中东等地区。

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悄悄开始。

在富裕的南方,几十万人,一夜之间就可能没有水喝;在淮河岸边,一场污水过后,所有河蟹养殖户彻底破产;在发展中的北方,河流的生命几乎绝迹;长江的河道里,人们花费上百万元,只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名叫白鳍豚的水生鱼类;“太湖美”、“汾河清”这样的歌曲在全国的水污染地图面前显得滑稽、尴尬。从北到南,七大流域正在水污染危机崩溃的边缘。

水是宽容的,因为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大部分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史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利益驱动、制度缺失、道德沦丧,对比农耕文明,对比泰晤士河的治理,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

在开封城几十公里外,悬在几百万人口上方的黄河,又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洪水的出路;在漳河两岸,每年夏天都会增派武警来保护水源;在城市里,拉动任何一个抽水马桶,宁夏缺水地区全家人一星期的生活用水就全部被冲到了下水道;在有些地方,水很贵,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甚至比97号汽油还要贵两倍……

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对一户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当节水比浪费水还要多花钱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当浪费水仅仅只是一个道德问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节水?

节水不仅是我们面对生存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与制度建设能力的一次机会。

黄河源头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要搬迁了,原因是没有水;太湖之滨的大款要搬走了,原因是水脏了;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已经消失了一半;我们儿时记忆中的河流几乎全部干枯了——我们的祖先是否想象过我们今天的遭遇?

人类的文明诞生在大河两岸,苏美尔人的崛起就是因为找到了与水和谐相处的方式;但是,苏美尔文明的消亡,也正是由于对水的过度利用。两百多年以前,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一种利用水循环的机器,它推动着我们到达了今天的文明程度。我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最美好的时期,但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水可以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

面对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待多久?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6期)

1.中国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2.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效果。(6分)

⑴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这个问句是哪种类型的问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⑶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想一想,我们缺的是什么呢?)

3.如何治理水资源,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下面对新观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变水的宽容的特点,拒绝肮脏的侵害。

B、提高民族道德水平,建立起人们的新观念:认识到节约比经济利益更重要。

C、国家要加强节水的法律法规建设,地方要加强节水的制度建设。

D、寻找、建立新的文明发展方式。

4.文章结尾告诉我们,如果要治理好水资源,就要找到新的文明方式。那么,这新的文明方式是怎样的呢?又如何实现这种新文明呢?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18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 ”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4分)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2分)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3分)

4.第⑥段的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又是什么?(6分)

第一句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文语言讲究科学准确,本文第二段中有一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请问句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

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第②段中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富于创造力人,认为自己有创造力。”请结合下文谈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3分)

2.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他们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讲理由。(3分)

3.第④段中划线的词“一定”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4.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作者的一个小观点,请你从读过的书中列举出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4分)

5.读了本文后,你对创造力一定有更新的认识,请根据你对创造力的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表达你独到的观点。(2分)

  如果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