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未识书具(      )     (2)仲永(      )

 (3)不能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2.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泯然众人矣。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1分)

4.课文最后一段说:“其受之于天,贤于材人远矣。”从选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这一点?(1分)

5.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6.方仲永的故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写出其对不同的人的启迪:(3分)

①对家长:                                               

②对学生:                                                

③对教师:                                      _______   。   

 

 

答案:
1.(l)曾经 (2)哀伤,叹息( 3)相当( 4)渐渐 2.(1)(才能)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完全如同常人了)(2分)(2)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访同县的人。(2分) 3.与方仲永后来“泯然众人”形成鲜明对比,为后面的议论奠定坚实的基础或“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1分) 4.“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分) 5.“不使学”,即使是天赋再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的人。因此,必须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2分) 6. (1)不应有短视行为,应让子女学习。 (2)后天的学习及努力对自己成才很重要。 (3)对好学生也要认真抓。(以上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略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