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写作(共60分)

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意外”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稍旨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答案:
略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本]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了。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日本艺人)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会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予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咸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舶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工,叫他去扔了。校工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予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工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工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工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了: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工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工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工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 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十良救员和怨恨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节选自腑兵卫与葫芦》,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概括选文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6分)

购买葫芦——  ①  ——   ②   ——    ③    ——改变爱好

2..选文中的清兵卫是—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6分)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个—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4..文章结尾写“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分)

5..选出与本文作者属于同一国家的作家。    (2分)   

A.泰戈尔

B.莫泊桑

C.星新一

D.契诃夫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予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予,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劓艮“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已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节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项是    (3分)

A.实实在在地栽种竹子,把竹叶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观察,以了解竹子的性质和生长过程,这才是真正的“积极探测”。

B.作者是—个著名的科学家,他认为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险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作者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说明埋头读书对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毫无帮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由于受到王阳明思想的影响,中国学生往往考试成绩非常突出,但在研究工作中的决断能力、动手能力大很低。

2..结合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7分)

(1)作者在第五段中说“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他的依据是什么?(3分)

(2)我/f]怎样做才能“使得实验精十慎正变成中国文化的—部分”?请分点概括。(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植物塑料的兴起

吴载

①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用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现在使用植物塑料的实用化产品已有快餐盒和农业用的地膜等。另外,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也开始使用植物塑料,植物塑料一直被视为与环境亲和的生物分解塑料之一。所谓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塑料。

②那么,玉米、甘蔗等植物是如何造出塑料的呢?首先,从玉米、甘蔗等植物中萃取出淀粉;接着,用酶将淀粉分解制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然后,将麦芽糖或葡萄糖供给微生物食用并发酵,制造出乳酸;最后,将乳酸聚合,造出聚乳酸。这样制作的聚乳酸材料十分坚硬,并具有极高的透明度。但是,聚乳酸单晶在室温下接近玻璃的性质,稍加冲击马上就会破裂。如果想作为塑料使用,还需要掺加柔顺的化合物。另外,由于聚乳酸的熔点只有170℃,作为商品,还必须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

③聚乳酸塑料最大的特点是在自然界中容易分解。在聚乳酸塑料中加上水,即可变成

容易分解的酯。把聚乳酸塑料放入堆肥中,首先通过水分和酶的分解,变成乳酸;再经被

称为需氧菌的微生物食之并代谢,最终被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水原本就是

植物从大自然中吸收来的,所以,整体来说,它没给环境增加负担。

④用聚乳酸塑料制造的产品具体有什么价值呢?首先,这些塑料来自植物,作为材料

来源,它优于石油化工塑料。其次,植物能够通过种植获得,所以聚乳酸塑料可说是再生

资源或可持续使用的材料。另外,使用谷物为主制造的聚乳酸,不论是焚烧还是在自然界

中分解,都不会增加环境负担。现在世界生产石油化工塑料的年产量是1.5亿吨。如果用聚乳酸制造塑料,这就减少了石油或天然气的消耗,这对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现状,无疑是

一个最大的福音。

⑤除了日常用品中的广泛适用外,聚乳酸植物塑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主要是用来制作医用骨钉。以前治疗骨折等骨科疾病使用的是不锈钢骨钉,病人必须经过两次手术才能治愈,即第一次手术用钢钉把骨折复位固定,待骨头长好后,再动第二次手术,把钢钉取出。使用聚乳酸植物塑料只需一次手术植入骨钉,病愈的同时,骨钉也降解在人体内。因为降解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这是有效利用聚乳酸植物塑料生物分解性质的典范。

(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项是    (3分)

A.植物淀粉经过分解、发酵、聚合而成的聚乳酸十分坚硬,有极高的透明度,可直接作为塑料使用。

B.目前,聚乳酸塑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电器、月陨、医学等领域,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

C.聚乳酸塑料与石油化工塑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在材料来源和环境负担方面优于石油化工塑料。

D.聚乳酸植物塑料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材料。

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平?”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足下卜之鬼乎秦王怫

B.此教我先威众以头抢地

C.陈胜吴广皆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D.得鱼腹中乃丹帛曰“陈胜王”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等去渔阳的路上“会天大雨,道不通”,“失期,法皆斩”直接导致了这次起义,而“天下苦秦久矣”则是他们走上起义之路的根本原因。

B.扶苏“贤”,是秦王朝的“当立者”;项燕“爱士卒”,是楚国人爱戴的将领。陈胜等自称是这两人的队伍,借此号召人民起来推翻秦二世的统治。

C.陈胜先分析当时的形势,表明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阐明起义胜利的可能性,说明他对当时的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D.作者叙述了陈胜等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既有“鱼腹丹书”,又有“篝火狐鸣”,既赞扬了起义者的足智多谋,也批判了当时群众的迷信愚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旦日,卒中往往语。

(2)等死,死国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