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秋风萧瑟一叶知秋春华秋实

B.香远益清多多益善精益求精

C.执策而临之临危不惧居高临下

D.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决胜负忘恩负义

 

答案:
D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5分)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揣摩品味语言。(6分)

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

                                                                         

                                                                          

2..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

                                                                         

                                                                         

3..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

“母亲”:                                     

故乡:                                                                

4..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

                                                                       

                                                                        

5..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十万军飒沓而至,余知为地震……”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五六个小时不少人也听到特别奇怪的声音。

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这与震级的大小、距离、远近和震源的深度及地面覆盖物有关。有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还有的似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等。同一次地震,各地听到的地声情况也不尽相同。

地声,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注意观测地声,对地震预防有重大意义。

我国已有利用地声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唐山大地震前,滦南县有位中学教师,凌晨两点钟听到隆隆的地声后,立即喊醒周围所有的人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带躲避。结果,凌晨3时42分,大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发生前,地壳岩石断裂或者滑擦,有时要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才发出声音;有时是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研制了无人地震监测仪,由地声接受器、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监测系统,能采集、记录各种地声信号,再经过识别、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后通过打印机,制成图形材料,供地震专家分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地点及强度。

科学家们和人民群众总结出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谚语。谚语曰:“临震前,一瞬间,地声发,最常见。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断;速躲避,少危险。”观测地声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选自《青年科学》2011年1月)

1..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

                                                                        

2..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

                                                                        

3..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