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2分)

 

答案:
①依依不舍(或留恋)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解析】略
推荐试题


写作(50分)(作文请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呆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钓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秦腔吗?”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功,也是一种快乐。

写作要求:

1.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20行)。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九十年峥嵘岁月,九十年建党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九年级(1)班将于7月1日下午四点在本班举行“走进红色七月”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嘉宾邀请】

1..你将代表班级云邀请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样对校长说:              (2分)

【新闻摘要】

2..请把下面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分)

《春城晚报》讯:昨日,作为云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活动,《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云岭楷模风采录》全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建党90年来,我省各个历史时期90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

                                              

【经典鉴赏】

曾经有这样一部作品感动了千千万万的青年读者,被视为生活的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的补品,它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吗?(2分)

                                                          

【颁奖典礼】

九十年来,云南这块红土地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共产党人,如:聂耳、罗炳辉、楚图南、杨善洲等。

4..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云岭丰碑”获奖者——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写一段颁奖词。(50字左右)(2分)

杨善洲(1927-2010 ),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他在任地委书记期间,足迹遍布深山的村村寨寨,抓农业兴科教,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个春秋,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覆盖率达97%以上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附:颁奖词示例

“红军长征”颁奖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创造奇迹的是一支衣衫褴褛的工农武装,他们装备低劣而士气昂,他们几入绝境又几度重生,是长征,铸就了这支人民军队不呆战胜的军魂。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共13分)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丟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那顶法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⑦23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顿。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照顾并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50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53岁,长他10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中守了34年,享年97岁。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2分)

乾坤:                      

2..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2分)

答:                      

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3分)

答:                                              

4..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

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字左

右)(3分)

答:                                           

5..请联系选文内容,对以下材料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致思))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