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sŏu)  ⑴  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quán)    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tăn)    然。

(摘自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孙炎明的颁奖词)

 

答案:
擞    诠    坦(3分) 【解析】略
推荐试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3分)

(1)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

(2)三里之城,七里之。          (    )

(3)寡助之至,亲戚之。          (    )

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A、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能体现“人和”重要性的事例。(3分)

 



(二)苔痕上阶绿(15分)

郑耀虎

⑴苔藓,在南方随处可见。

⑵在街上行走,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苔藓,就像地毯一样。如果你踩一下,你会感觉软绵绵的,有一厘米厚。如果挖一块下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是由很多相同的单位肩并肩、根连根地排列在一起组成。再仔细观察这个小的单位,像一株“小苗”。“小苗”分两个部分:底部呈黑褐色,粘着泥土,像普通植物的根,上面的部分呈绿色,像普通植物的叶子。在这里之所以用“像”这个词来描述,是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根”和“叶子”。虽然这两部分的功能和高等植物的根和叶类似,但是结构有很大的区别,还没有分化出维管组织,甚至只是一单层细胞,应该把像根的部分称为假根(或类根),把像叶子一样的部分成为茎叶体(茎和叶还没有分化成独立的器官)或叶状体,正如动物学家把蝗虫的“嘴”称为口器,把羚羊的“脚”称为蹄一样。

⑶有时候,你观察到的苔藓不是上面所说的那样。你可能会发现“地毯”比较薄,并且上面会丛生着一些“豆芽”。这些“豆芽”的梗是红色的,插在叶状体上,“豆芽”的头是红褐色,有时上面分布着黑褐色的粉末,你可能会猜到这些“豆芽”就是苔藓的生殖器官。的确,这些“豆芽”头上的粉末就是苔藓的孢子,孢子落在地上,会生出新的苔藓,这就是典型的孢子生殖。这个“豆芽”就是苔藓的孢子体。如果长时间连续观察,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块湿润的土地慢慢变绿,慢慢长出一层肥厚的“地毯”,这层地毯全部由叶状体组成;过一段时间后“地毯”变薄,在地毯上长出孢子体;再过一段时间,孢子体渐渐枯萎,“地毯”的面积增大,又继续变得肥厚,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苔藓的世代交替现象。

⑷苔藓喜欢湿润的环境,一方面是因为它继承了藻类植物的“传统”,其受精作用还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从形态上来讲,它还只有“假根”,假根没有维管组织,吸水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必须把整个身体都“沉浸”在水分中才能维持生命。虽然没有进化出发达的吸水器官,但是苔藓整体的吸水能力是惊人的,其吸水量可以达到干重时的15—20倍,而且有苔藓覆盖的区域水分蒸发量只有净水表面的1/5。因此,苔藓既是水孕育的,又是水的忠诚卫士。在森林草原、沼泽滩涂、河边湖畔、路旁街边、墙角砖缝,只要是稍有湿气的地方都有它们的生长,同时它们也守卫着这一片湿润。

                                                     ——《教师博览》(有删节)

1.、全文介绍了有关苔藓的哪些知识?(3分)

2.说说第三节划线句中“那样”指代的内容。(3分)

3.第四节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分别说出其作用。(4分)

4.苔藓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地球进化、生态环境、园林工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试写一小段介绍苔藓作用的说明性文字,不少于50个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