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4分)

向每一个方向微笑

在伯明翰大学落脚的第三个月,我去拜访了姐姐的一个朋友艾伦,她一家人住在伯明翰城的东面。本来姐姐是想要麻烦他们去接我的,但我执意不要去打搅别人,我说本来就准备好去吃苦的,再说学校还有接待专员呢。话虽然如此说,其实是因为我骨子里就是一种孤僻傲然的性子,宁愿自己一个人多吃点苦,也不希望骚扰麻烦别人。

但当我真正来到伯明翰之后,我发现自己孤傲的性子成了毫无意义的虚壳,因为我很快发现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仿佛根本没有什么人在意我的到来和存在。在一个孤独陌生的环境里,无从傲然,这种孤傲反而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孤独。

每天,我用生硬的英语力不从心地搪塞着身边的人们,我能感觉到我适应不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我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到他们的环境中,甚至也无意去融入。实在是孤独得不行,便常常想起家,想到眼泪翻滚,后悔着自己曾那么地一意孤行力排众议来到这个陌生孤寂的国度。

终于按捺不住,便想起去看艾伦。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后,她很是惊喜,并且用半纯正的中国话邀请我第二天就过去她家做客。我忽然从心中升起一股温暖,这还是我在这个国家第一次听到如此熟悉的中国话,虽然多少有点牵强生硬。

我又后悔起来,后悔没有早点拨通她的电话号码。

第二天上午,我特地去买了一束鲜花,带着一些国内的小饰品去拜访她。坐上公交车,穿越一条条长长的街道,我怀揣着一种回家的心情去看她和她的家人。

她家住在一个美丽的花园小区里,进了大门,我看到里面全是统一的单栋旧楼,前面都有一个郁郁葱葱的花园,花园的前面是整洁的大道。房子太多,而路标和楼牌却不是那么的明显了,我无法确认哪户是她家了。于是到她家附近时,我拨通她的电话,她说马上出来接我。

刚刚挂完电话,我便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大声呼唤着“叔叔”,是一句生硬的中国话,我扭头望去,就在不到十米远一个花园的门口,一个金发的小女孩在对着她门前的各个方向左右开弓地喊着“叔叔”。我想大概这就是艾伦的女儿妮娜了,我在国内曾看过她小时的照片。我想大概她很少见中国人吧,分辨不出哪个是中国叔叔,但是只要说中国话,我总还是听得懂的。于是我奔上前去,我回道:“妮娜,我在这呢!”

她忽然扭头,给我露出一个甜美纯真的笑容,再一次喊了一句“叔叔”,然后伸开了手臂,却站在原地,没有移动,等着我去拥抱她。我刹时惊诧,定神一看女孩的眼睛,那是一种含笑弥散的眼神,我猝然惊醒了,原来妮娜的眼睛是看不到东西的,怪不得分辨不了我的位置了。

我上前抱起她,亲了一下她的脸颊。她小脸一歪,笑容盛开。

我问她:“你妈妈在哪?”她回答道:“对不起,妈妈在接一个很紧急的电话,她让我出来接您!她说我只要勇敢地向每一个方向都呼唤一声‘叔叔’,就准行的,就总有一个方向会传来您的回应的!” 说着她的小脸又浮起一种成功的喜悦,为能接到我而兴奋不已。

接着,她又用小手抚摩起我的脸来,说道:“叔叔,您在笑?是吗?”

“是的,像你一样!”

“妈妈说如果我没有等到你的回应,就是我说不好中文,那我只要对每一个方向微笑就行了,总有一个方向的人会认识并回应我的微笑的,那就是您!是这样吗?”

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中忽然一颤,仿如天光开雾般的彻朗!我在想,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以来,即使那么健康地面对这个世界,又何曾尝试过向陌生的人微笑呢?更不要说是向每一个方向呼唤一个陌生人了。

“叔叔,是这样吗?您能认识我的微笑吗?”

我从沉思中醒来,回答道:“哈哈,是的!每一个人见到你美丽的笑容都会回应你一个微笑的。还有,你的中文很好!”

“谢谢!”

这时艾伦出来了,表示着歉意,把我迎了进去……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去看望妮娜,我还没到她家门口,我总能听到她在用汉语向每一个方向呼唤着我,我总是那么急切地回应着她,她总能冲着我的方向微笑,而我总是会用微笑回应着她,即使她什么都看不到,因为我确信她在等待着有一个人回应着她的微笑。

而我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慢慢地融入和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因为我也像妮娜一样,学会了在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里,向每一个方向呼唤和微笑,我一样坚信着总有一个方向会有人回应我。而事实上,也总是有那么多人会那么会心地回应我,报我以拥抱和微笑,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不再孤独,进而充满阳光。

1.在下面方格内,填写“我”的心情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词语。(3分)

初到伯明翰

收到艾伦邀请

见到妮娜

后来的日子

孤独

 

 

 

2.选文在开头部分写自己在伯明翰大学的孤独,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坐上公交车,穿越一条条长长的街道,我怀揣着一种回家的心情去看她和她的家人。

 

②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去看望妮娜,我还没到她家门口,我总能听到她在用汉语向每一个方向呼唤着我,我总是那么急切地回应着她,她总能冲着我的方向微笑,而我总是会用微笑回应着她,即使她什么都看不到,因为我确信她在等待着有一个人回应着她的微笑。

 

 

4.你最喜欢选文中的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5.在我和妮娜的对话中,小姑娘两次问“是这样吗?”“这样”具体指什么?你是这样认为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3分,每空1分。)温暖    彻朗    充满阳光 2.(2分)选文在开头部分写自己在伯明翰的孤独寂寞是为下文看望艾伦一家做铺垫,同时和自己后来的情感形成对比。(意思对即可) 3.(4分) ①“怀揣”指在怀里揣着,这里是在心里怀着回家的情绪,表明艾伦一家的热情以及自己的孤寂。 ②四个“总”字反复出现,表现了我和妮娜彼此的真诚、热情与开朗,同时在形式上使格式整齐有序,且回环起伏,有一种语言美。 4.(2分)开放试题。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都可以,要求能从文中读出理由。 答案示例:我喜欢“妮娜”,她虽然眼睛失明,但心地纯洁、乐观;我喜欢艾伦,她对人热情,给人回家的温暖等等。 5.(3分)第一个这样指“只要勇敢地向每一个方向都呼唤一声‘叔叔’,就准行的,就总有一个方向会传来您的回应的!”(1分);第二个这样指“只要对每一个方向微笑就行了,总有一个方向的人会认识并回应我的微笑的。”(1分) 我认为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们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所回报我们的也是温馨与快乐。(1分,能说出自己观点即可)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8分)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①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②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③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④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⑤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⑥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⑦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挫折与痛苦滋润的花迟早也会枯萎。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1.认真阅读选文,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通过两种人生的选择提出本文的论述话题: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痛苦;第②—⑤段从正面论述,用                                                  的事例提出: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第⑥段从反面论述,提出                      ;第⑦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3.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的经历可以证明本文论点,请用简练的话概括在下面。(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的。

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1分)                                    。                                                                                                                  2.作者将“善读”与“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3.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共16)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选自沈阳出版社《我曾把春天丢了》2003年4月版)

1.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2.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3分)

                                                                                                                                                        

                                                                                                                                                          

3.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2分)

                                                                                                                                                       

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5.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2分)

                                                                                                                                                           

6.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