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1)心乐之(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以其境过清( ) (4)不可久居( )
2.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案:
1.(1)以……为乐 (2)像蛇爬行的那样 (3)因为 (4)停留
2.(1)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D
4.(1)(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怡然”“ 俶尔”“ 翕忽”为得分点)
(2)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可”“许”“空”为得分点。)
5.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解析】
1.略
2.略
3.略
4.
(1) “怡然”“ 俶尔”“ 翕忽”为得分点
(2) “可”“许”“空”为得分点。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