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人感染2019nCov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快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迪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
材料二: 2019-nCo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病人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材料三: 2020年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 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______与酵母菌相比2019-ncov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2019-ncov的人属于________。
(2)材料三中,李兰娟院士表示疫苗的研制指日可待。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_ ;疫苗注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________产生______;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对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要进行隔离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疫情面前,科学家们正夜以继日的开展科学实验,争取早日战胜病毒。居家学习的小赵同学,也不缺席这场抗疫斗争,他查阅了新冠病毒的结构,得知“新冠”就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据此他联想到鸡蛋是蛋白质,遇到高温可以变性失去活性,于是他进行了的实验设计,他应该提出怎样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他将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病原体 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传染源 抗原 淋巴细胞 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新冠病毒在高温下能变性失活吗? 新冠病毒的成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保护里面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包含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生命活动,决定病毒的遗传和致病性。
(4)病原体也叫“病原微生物”,是能引起人或其他物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酵母菌属于真菌,2019−nCoV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因此携带2019-ncov的人属于传染源。
(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注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而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要进行隔离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4)据题干‘新冠’ 就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据此他联想到鸡蛋是蛋白质,遇到高温可以变性失去活性,于是他进行了“温度对新冠病毒影响的实验设计”,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新冠病毒在高温下能变性失活吗?分析小赵同学实验表中的数据,当温度为0℃时,病毒的数量为100个,当温度为30℃时,病毒的数量为90个,当温度为70℃时,病毒的数量为30个,当温度为90℃时,病毒的数量为0个,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新冠病毒的成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