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首页  

下面三幅漫画的寓意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所示,这属于第____ 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被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当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

 

答案:
甲 一 溶菌酶 乙 二 抗体 【解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图甲所示的是皮肤的保护作用;图乙所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图丙表示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图甲所示的是皮肤的保护作用,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就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 (2)图乙表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就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3)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推荐试题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400 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七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 17 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 2.5 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 90 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 80 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 100 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 18 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 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 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 1864 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 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士只减少了 60 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______

A.               B.无机盐             C.有机物             D.以上都不对

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发现 B 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

3)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

4)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把叶片煮熟

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5 请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_____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