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首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一)感知历史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二)感受历史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请举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上述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三)感悟历史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以上四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

(4)、结合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作贡献。

 

答案:
(1)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原子能或航天技术)。 (2)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汽车、飞机的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核能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或电脑上网查阅资料等)。(各举一例说明即可) (3)各国在利用科技成果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核泄漏事故等,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做环保小卫士,拒绝使用劣质塑料制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具等)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电脑上网查阅资料。 (3)依据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各国在利用科技成果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核泄漏事故等,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4)开放性题目,结合所学和身边的事情,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推荐试题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防建设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为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同国家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体军民共建国防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

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请读图 

 

(1)仔细看图或者回忆所学知识,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修建分别是为了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进攻?依据图二指出明长城的起止点。

(2)、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修建都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有人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战争与冲突。你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摘自《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

(3)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长城”指的是什么?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摘自北师大八下历史教材)

(4)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在“文革”时期我国国防在核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举两例说明)

材料四、韩国为了预防朝鲜的军事行动,要求美国在自己本土上部署“萨德”导弹,因为韩美是军事同盟。“萨德”导弹属于一种维护韩国自己的安全防御系统。但是“萨德”的覆盖范围太大了,对中国也同样造成了威胁,所以中方反对韩部署“萨德”导弹。中国因为反对“萨德”导弹,对韩国进行一些制裁,会对国内经济造成损失,尤其是韩国国内一些跟中国有外贸合作的商人反对部署“萨德”。

(5)国防建设是每个国家重视的任务之一,面对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及复杂的周边局势,中国应如何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代的丝织品质量高,花色品种丰富,畅销国内外。丝绸之路上,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原文大意:由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节络绎不绝;从国外来的商贩,几乎每天都有进入边境的)。

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 “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 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请回答:

(1)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亚、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上出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种现象,两汉政府起了什么作用?两汉时,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过贡献的人物各是谁?

(3)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发达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5)据材料三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