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的读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4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2分)变法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2分)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2分)
答案:
(1)商鞅,法家学派(4分)
(2)秦孝公 奖励耕战,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商鞅这么做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是为了其变法做准备的。(2分)要讲诚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一是政治家商鞅说的,这句话反映了法家学派的思想;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时进行的奖励耕战使秦国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立木为信为了取得广大人民的信任。
考点: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