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首页  

现代化(学术界也称为近代化)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最新篇章。下面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坐标系》,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社会发展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资料来源:2003年何传启《东方复兴》

注:工业文明成熟阶段指1914~1945年,其主要特征是家庭机械电器化、混合经济。工业文明过渡阶段指1 946~1970年,其主要特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1)最早进入图中人类文明工业时代起步阶段的是哪个国家?该起步阶段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该阶段在交通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场手工业逐渐被什么所取代?(5分)

(2)人类文明进程到达图中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最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阶段人类交通工具又有哪些进步?(3分)

(3)据上图,说明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哪一文明发展时期。(1分)

(4)分析图中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说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分)

 

答案:
(1)英国。(1分)(答英吉利或英、大英帝国也给1分)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考生如答蒸汽机的发明、改良蒸汽机、蒸汽机也可给1分。答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机器的使用、大机器的生产不给分)轮船(1分)火车(1分)机器大工业。(考生如答大机器生产、工厂企业、近代企业、近代工业也可给1分。答大机器、机器不给分) (2)电力的广泛应用。(1分)(考生如答电力的应用、电气、电的应用等,也给1分) 汽车(1分)  飞机(1分) (3)知识文明。(考生如答知识社会、知识经济、知识时代、第二次现代化皆可给l分) (4)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考生如答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等意思相近的语句,也可给l分) 【解析】(1)问的是最早,当然是英国,难度不大,标志,就是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然后罗列一些成绩,注意是交通领域。本题实际是简单的简答题。 (2)捉住时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3)读图。 (4)本问简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普遍答出
推荐试题


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材料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4日在哥德堡参观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 。温家宝表示,沃尔沃和吉利的联姻在中瑞两国成为一段佳话……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的交流。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份。2011年在德国市场满意度调查中,沃尔沃汽车击败本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                                                  ——新华网记者瑞典哥德堡报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体现是什么?(1分)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3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面对经济全球,中国的主张是什么?(1分)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1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利与沃尔沃在“联姻”中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

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2分)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1分)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1分)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