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首页  

1992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 年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十四大。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故选C。
推荐试题



(7分)某班开展《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究活动,小明收集了爱因斯坦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爱因斯坦的信】  1938年,爱因斯坦应邀为第二年举行的纽约世博会写下了一封信:“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 结合材料一将爱因斯坦提到的发明成果按要求填入下表括号,每项一个即可。(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

火车、(    )

汽车、 (    )

材料二【爱因斯坦的演讲】爱因斯坦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如同艺术一样,科学如果想真正、充分地完成它的使命,那么人们对于科学成就,就不应只是肤浅的理解,而必须认识它的深刻内涵。 ”

(2)“人们对于科学成就肤浅的理解”,请就两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运用各举一例?(2分)

(3)你认为要真正“认识科学的深刻内涵”,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意识?(1分)

材料三【爱因斯坦的政治遗言】1955年4月17日,爱因斯坦在逝世前一天,曾说“知道得最多的人,也最忧心忡忡。这个世界充满着冲突,而使一切较小冲突相形见绌的则是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吧。如果你们能这样做,展示在面前的是通向新乐园的道路;如果你们不能这样做,那么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险。 ”

(4)结合材料说说“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指的是什么?爱因斯坦给人类最后的政治遗言是什么?(2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复兴之路》

(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二次革命的名称。(1分)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发展,请说出第一次的名称。(1分)请列举日本在崛起过程中发动的对中、美侵略的事件各一例。(2分)

(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4分)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