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下列各句中,没看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瑰宝,然而观照当代诗歌创作的现状,让我们不能不无深切的忧思。

    B.导演邓在军在拍摄了记录自己视坛生涯的电视专题片后,淡出视坛,优哉游哉,神仙般地享受子孙的天伦之乐去了。

    C.遥感技术是最有效的进行大范围地面制图的手段之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科考和研究中广泛应用这一技术,取得了较好成果。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舰艇编队于亚丁湾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我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B.每逢开大会前,单位之间都会有此起彼伏的拉歌,相信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对于诸如

      “好不好?妙不妙?再来一个要不要?”等等叫板过招儿专用术语都会耳熟能详。

    C.文人以灵感为生,学人以功夫为本,本米二者应该不分轩轾,但是中闺历史的进程,

       却让我们对义人这一行当有了更深的怀疑。

    D.有一处是水门汀建成的大坑,内有四五尺高的猴子数十只,投以甘蔗,即争夺狂IILI,

       扭打得穷形尽相,引人哄笑。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s分)

黄裳哦识

黄永玉

    黄裳生于1919年,这是开不得玩笑的时代,意识和过El子的方式全世界都在认真的估价。“生和死,这真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这样说;  “剥削和被剥削”,十月革命这样说。

    黄裳是山东益都人。第一次见面的时问在1946年底1947年初,  《文汇报》编辑部里还是别的什么所在。那时我在上海闵行县立中学教书,汪曾祺在上海致远中学教书,每到星期六我便进城找曾祺,再一起到中兴轮船公司找黄裳。星期六整个下午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星期天的一整天,那一年多时间,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两个糟蹋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

    我跟曾祺哪里有钱?吃饭、喝咖啡、看电影、坐车,我们两个从来没有争着付钱的念头。不是不想,不是视若无睹,只是一种包含着多谢的务实态度而已。几十年回忆起来,几乎如老酒一般,那段日子真是越陈越香。

    黄裳那时候的经济收入:文汇编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出几本散文集,还有什么收入?伺候年老的妈妈,住房及水电杂费,收集古籍图书,好的纸、笔、墨、砚和印泥……还有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

    前些日子我到上海,问容仪:“你听你爸爸开怀大笑过吗?”一个儒雅文静的书生的朗笑。容仪说:  “是吗?他有过大笑吗?”有的,一种东响马似的大笑。在我回忆中,黄裳的朗声大笑,是我友谊的珍藏。很可能,两位女儿哇哇坠地之后,那年月,黄裳没有空了。

从历史角度看,哭的时间往往比笑的时间充裕。

    黄裳到底有多少本事?记得五十多年前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

    至于他的做文,唐驶先生是说得再准确没有了:“常举史事,不离现实,笔锋带着情感,虽然落墨不多,而鞭策奇重。看文章也等于看戏,等于看世态人情,看我们眼前所处的世界,有心人当此,百感交集,我觉得作者实在是一个文体家……”

    黄裳兄的书我几乎都读过,从上世纪的1947年到今天近六十年了。心胸是一件事,博识是一件事,多情又是另一件事;文章出自一个几十年自凌辱、迫害的深渊从容步出的、原本有快乐坦荡天性的山东人笔下,自然会形成一个文化精彩排场。

    我特别喜欢黄裳兄的《饯梅兰芳》。想想看,当年的黄裳兄不过二十几岁,有那么深刻的胆识、那么宏阔的气势,敢面对大权威作好意委婉的规劝,文章是那么漂亮,排解得那么清晰,遗憾归遗憾,谅解归谅解。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

和黄裳做朋友不易,几十年来他却容忍我的撒泼、纠缠,他也有一套和我做朋友的学问。大庭广众酒筵面前他几乎是个打坐的老僧,在家里我们都曾有过难以忘怀的谈话。他是个弄文的,我是个舞画的,  “隔行如隔山”是句狗屁话!隔行的人才真正有要紧的、有益的话说。他明确地、斩钉截铁地、决绝地讨厌过某某人,那是很勇敢的,即使在戴右派帽子的年月,有人听过他求饶的话吗?苦难年月,罪人常采用屈辱方式强化自己。培根说过:“那些喜欢出口伤人者,恐怕常常过低估计被害人的记性。”(培根说的仅是“出口伤人”,还不够害命的程度。)既然迫害文化人是种文化现象,文化人怎么会不记得?手无缚

鸡之力的文化人怎么办?读书!个个文化人发狠读书,让迫害者去孤独!凋零!

    黄裳兄这一生为书遭遇过烦愁,也享受过泡在书里的快乐。人常常称呼这个是读书人,那个是读书人,要晓得,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可真不易。作家有如乐器中的钢琴,在文化上他有更全面的表现和功能,近百年来的文化阵营,带头的都是文人。

    一个作家归根结底是要出东西,出结实、有品位的东西。文章横空出世,不从流俗,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闲事管得舒坦,是非晴明,倒是顾不上辈分和资格了。

    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于凤凰(文章有删改)

注:①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文史专家、收藏家。

        ②黄永玉,生于1924年,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南传主出生年代起笔,从文学与历史两个维度阐释了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在开篇就显示出了为文的个性与特色。

        B.黄裳原本有快乐而坦荡的天性,他的女儿却不曾听过父亲的大笑。坎坷的经历使他的个性和处世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C.作者认为黄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并援引唐瞍先生高屋建瓴的评价,使读者对于黄裳的文章特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印象。

        D.人的个性是多侧面的,黄裳私下里面对友人时十分善谈,常有很深入的交流。但在稠人广众的酒筵上,他就拙于言辞了。

        E.作者的笔墨饱蘸了六十年的情谊,使黄裳的性情及一些人生历程得以生动地显现,文章虽然题为“浅识”,其实不“浅”。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分)

 

 

 

   (3)本篇传记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哪些鲜明的个人风格,请举例赏析。  (6分)

 

 

 

   (4)文中说:“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  “我觉得他好像要十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所了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雅”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朋一根旧绷带搁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同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义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冈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氽陶。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有

           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

          “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6分)

 

 

 

 

   (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6分)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句,6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

                          。                              (诸葛亮《出师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2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5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贞元初,论惟明节制渭北,延在宾席,自是名达于朝廷。惟明卒,王栖曜代领其镇。德宗俾栖曜留署使职,咨以军政。累转殿中侍御史,征入,真拜本官,转侍御史。丁继母忧,服阕,除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孟简,兵部侍郎许孟容等八人抗论不可。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曰:“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李籓、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假以美词。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顺道州司户。元膺曰:“廉使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

代权德舆为都畿防御使。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牛飨众,明日将出。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及穷之,嘉珍、门察皆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赏告变人杨进、李再兴锦彩三百匹、宅一区,授之郎将。无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洎往来中贵,无不敬惮。入拜吏部侍郎,因疾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公侯之                       器:才能

    B.宰臣不能                       夺:争夺

    C.及穷之                         按:查办

    D.因疾让                         固:坚决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元膺“大举其职”的一组是(3分)                 (    )

①尽脱其械纵之                      ②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

③皆假以美词                        ④请明示枉直

⑤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      ⑥元膺追兵伊阙,围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体恤囚犯思家之苦,允许他们春节回乡与家人团聚,当地的盗贼因此而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反对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致使出兵无功而返,险些被贬到同州,后因正气直言受赏识 ,才又留在皇上身边。

    C.吕元膺除了能尽心规谏外,还具有军事才能,曾辅助王栖曜管理军中事务,后来平定李师道叛乱时表现出色。

    D.吕元膺在任河中节度使等职时,地方掌权的军官处理政务多不守原则,只有他坚持正道,因此监军使及往来办事的宦官都很敬畏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等不能广求端十,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  (5分)

 

 

 

   (2)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等桢祥意义。饕餮这种兽面纹,是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记,这符号在幻想中含有巨大的原始力量,从而是神秘、恐怖、威吓的象征,它可能就是巫、尹、史们的幻想杰作。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其为主体的青铜器其它纹饰和造型,都突出了这种神秘威吓的残酷和凶狠。它们远不再是仰韶彩陶纹饰中的那些生动活泼愉快写实的形象,也不同于尽管神秘毕竟抽象的陶器的几何纹样。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它们呈现给你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这些怪异形象有雄健的线条,深沉凸山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2S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林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的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与当时大批杀俘以行祭礼吻合同拍。《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款咽,害及其身。”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这一基本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它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美的。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被神秘化了的客观历史前进的超人力量。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

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

童年气派的美丽——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

形象,尽管在夸耀威吓恐惧,却徒显其空虚可笑。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

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青铜饕餮》,有删节)

1.下列有关“饕餮”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饕餮是神话传说中一种有首无身的食人怪兽,经由巫、尹、史们的宗教幻想演化为

了青铜器上的兽面纹饰。

    B.饕餮这种风格化了的、可怖的形象,比概念语言更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

    C.作为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记,青铜器上各式的饕餮纹样对本氏族、部落有保护的神力,对外则有威慑之力。

    D.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歌颂和夸扬自己氏族部落的祖先成为殷周时期青铜器上雕刻饕餮纹样的主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从夏铸九鼎开始,青铜器中就凝聚了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以及客观历

史前进的超人力量。

    B.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已经不同于陶器纹饰中生动活泼愉快写实的形象以及神秘抽象的几何纹样。

    C.殷周时期大批杀俘以行祭礼,青铜器作为祭祀的“礼器”,其饕餮纹饰传达了对于野蛮吞并战争的颂扬。

    D.因为毕竟身处原始社会,狞厉的青铜器纹饰稚气未脱,仍然保持着人类童年时期的造型艺术原始、拙朴的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狰狞的青铜器纹饰大量涌现于早期宗法制社会有其历史的合理性,离开这个时代则

难以成为艺术审美的主流。   

    B.历史经常要践踏着干万具尸体前行,当时的野蛮年代必须通过m与火的凶残、恐怖来开辟道路向文明跨进。

    C.在远离了巫史文化的今天,青铜器已经成为审美对象,摆脱对暴力杀伐的感伤.今人才可能领略其中崇高狞厉的美。

    D.缺少了青铜艺术中深沉的历史力量和人类甲.期的童年气质,后世的造型艺术再夸张变形也难掩其空洞乏味。

 

 或许,我们曾游历过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山胜水;或许,我们曾目睹过许多以山水为题材的影视片和图片;或许,我们本身就居住在山环水绕的环境之中;至少,我们也曾品读过许多描绘优美山水的名篇佳作。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给予我们无穷的美感,也给予我们诸多的启迪。请以“我与山水”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看 树 高林瑜

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1).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这句话。

【答】:                                                                       

                                                                               

                                                                              

(2).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

 【答】春天看树:                                                              

       夏天看树:                                                              

       秋天看树:                                                             

冬天看树:                                                             

(3).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述树的特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其中“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一句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方法。

C.“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前面写树转到后面写人。

D.文中提到树“能够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委婉地传达出一位乡村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E.文章最后一段中哲人的话,把树的形象描绘得更加具体、逼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   】【   】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872/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867 35868 35869 35870 35871 35872 35873 35874 35875 35876 35877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