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2题。

①据报载,现在有些医学博士“不会处理常见病,年轻的心内科医生不会看心电图”。在当今医院挑选毕业生把高学历作为重要标准的情况下,这样的消息着实让人担忧。

②时下对高学历的盲目崇拜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非博士不进”成了有些单位的用人口号。医科在高等教育中一向以难学、功课负担重闻名,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健康交付给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从医的门槛变得很高,这个门槛具体体现在:学历越高越好,海归派比土博士有优势,博士比硕士有优势,硕士比本科有优势。于是,为了进好医院,医学院的学生不停地往上苦读,在对学历的追求中,学校与学生其实都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高学历与好大夫是不能简单划等号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对医学而言尤为重要。只有多接触实际的病例,多思考、多判断,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自信心;仅仅书本知识丰厚,实践能力欠缺,结果是治病时不敢下结论或者是妄下结论。目前的医学博士在工作两年以后,就有资格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并堂而皇之进入专家行列,他们的实践经验其实相当欠缺。所以,医学界尤其应该摒弃唯学历论。从医者要真正对病患负责,对生命负责,就应该苦下功夫,提高治病救人的能力。这是从医者应有的医德和操守。

④我国现有的医生培养过程,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操作技能的培养。虽然医学专业有较长的实习期、见习期,但因为其间还要忙着找工作、写论文,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安心实习。而医学教育尤其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培养会写论文、会思辨的研究者,临床诊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造,片面追求发表论文,不重视临床实践,导师带的博士生众多,也无暇顾及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医学教育的深入改革来解决。

⑤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社会评价体系和人才使用标准。当前,社会需要的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灵活应用知识,真正把知识转换为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社会需要高学历者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成为我们可信赖、可依傍的对象,而不是仅凭拍脑袋说话办事的人。为此,用人单位要真正做到论才用人;人才的选拔、使用和确定待遇,一定要依据实际的水平能力而不是唯文凭是取。

1.请简述当前我国在医生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结合文段,你认为如何才能使高学历与好大夫划上等号,请分条陈述。

                                                                          

                                                                          

                                                                           

 

 

 “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系列女子形象,请写出其中的5个。

                                                                          

 

 

 

 

 

 

 

 

 

 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忠义”、“英勇”的故事各一个。

忠义故事:                                                                

                                                                              

                                                                               

英勇故事: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青梅煮酒”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堪称经典的情节。在饮酒谈天这貌似舒缓的气氛中,曹操、刘备两位当世豪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较量。

B.《边城》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翠翠与傩送兄弟的爱情纠葛,暗线是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

C.《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

D.《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其他人的出场形成对比,只是为了显现她鲜明的个性、张扬的风格。

E.《雷雨》中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独具匠心:有通过作品命名的方式呈现的,也有通过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还有通过人物行为、性格方式呈现的。

 

 简答题(4分)

⑴“少陵”是指唐朝著名诗人    ,“八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        

⑵文中“舍其田而耘人之田”喻指什么?(2分)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有些人苦恼自己的简单,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简单;有些人的简单被他人称为幼稚、不成熟,有些人的简单被他人赞誉为高明、智慧……简单这个词,细细想来,还真的不简单!

请以“不简单的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国学的大众目标

张雨生

提倡国学,出现了力挺派;反对国学,出现了讨伐派。力挺与讨伐,交锋过激,有人动怒了,失态了,用上肢体动作,扇了对方耳光。能不能平心静气呢?应该能。因为这里藏着一个症结——缺少国学的大众目标。目的都为大众着想,这类争论可以平和。

提倡国学应该有一个常态的大众目标,要疏通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梗阻,提高大众的传统文化素质。张之翔,年过八十,是北大物理学院教授。退休后,他在北大举办讲座,讲唐诗欣赏。物理教授讲唐诗,还真有新视角,新观点。他说,物理有物理的规律,像诗词一样,有意境,有韵味。欣赏诗词,重要在于领悟,会领悟的思维,也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思维。他鼓励他的学生,不仅要会欣赏诗词,还要学点格律,动笔写写。华罗庚的古诗词也写得很好,他认为,欣赏诗词,与研究学问,有相通之处。意境,韵味,悟性,对于搞自然科学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积极倡导理工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他规定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背《老子》、背《论语》前七章,否则,不予通过答辩。杨先生还应武汉一些中学邀请,去讲“人文与科学并重”,讲“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让中学生领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难于落实,不适应青少年全面发展,传统文化素质的缺失,是一个重要方面。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极为焦虑。在中学里,文理科分班越来越早,有些学生从高中进校,就踏上了“专业成才”道路。过早地分道扬镳,结果是,文科学生缺乏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理科学生远离传统文化。他们带着先天不足进入社会,汇入成年人的大众之中,也就形成了大众素质的缺陷。高中文理分科,成绩好的学生,绝大多数走进了理科班,而进入文科班的,多数不太情愿,又只好如此。高校教育,社会力量,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和投入,比对人文科学相对大得多,这是发展现代经济的需要,无可厚非,但我们也不能顾此失彼。

国学自身发展,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从时代需要出发。培养国学大师,呼声很高,但这要顾及现代人才的流向。人才分流,相当一部分第一流的人才搞自然科学去了,相对来说,国学挽留不住人才,愈来愈势单力薄。面对现代人才的流向,培养国学大师,喊过了头,只会让人摇头。提高大众的传统文化素质,国学走出书斋,向社会普及,向大众靠近,好事一桩。只是不宜无限拔高,任何事物弄到极端,都难免偏离方向,自神其术,也就成了卖弄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力挺派和讨伐派之间的争论如果统一在国学的大众目标之下,是应该可以平和的。

B.理科的思维与文科的思维相通,学生全面发展往往能在他学习的领域拥有好的思维品质。

C.大众素质的缺陷,与中学阶段文理分科过早有密切关系,顾此失彼,偏废一方。

D.高校教育需要改革,特别是在漠视人文科学的背景下,要向人文科学倾斜,努力培养国学大师。

2.作者认为国学的大众目标应该是什么?作者举张之翔、华罗庚、杨叔子等人的例子的意图是什么?(6分)

             ▲        ▲        ▲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任何事物弄到极端,都难免偏离方向,自神其术,也就成了卖弄”,为什么?(6分)

             ▲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墓碑后面的字

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竭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在奔跑、踉跄、直至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为1966—1995,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大概常常想到母亲,我想,这恐怕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或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或许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1.文章第二节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        ▲        ▲               

2.文中说“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作者为什么这么说?(6分)

             ▲        ▲        ▲               

3.本文写“墓碑后面的字”,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作具体说明。

             ▲        ▲        ▲               

4.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

             ▲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  。(李白《蜀道难》)

⑶今年欢笑复明年,   ▲  。(白居易《琵琶行》)

⑷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⑸使天下之人,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784/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779 35780 35781 35782 35783 35784 35785 35786 35787 35788 35789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