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舍屏障                坏:拆除

B.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

C.直言矣,举声一号        穷:尽

D.乃赍酒挟琴焉            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       提刀立,为之四顾

B.籍由是不世事                 夫六国秦皆诸侯

C.文帝初欲武帝求婚于籍         契丹与吾约兄弟

D.皆酣醉获免                   不赂者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

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

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者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

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

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3分)

译文:                                                               

(2)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译文:                                                               

 

 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A.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

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B.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

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C.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D.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

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以下诗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③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④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春④ 夏② 秋③ 冬①          B.春① 夏② 秋③ 冬④

C.春④ 夏③ 秋② 冬①          D.春① 夏③ 秋② 冬④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的渠,昔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                         

                                                   

        ①这是豪壮的选择;②纵然蒙冤受辱,也不随其流扬其波;③这是执着的选择④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怡然自乐、躬耕陇亩;⑤这是高雅的选择;⑥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

A.⑤②①⑥③④    B.③②①⑥⑤④    C.④③⑥①②⑤    D.②③⑥①④⑤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病就应该治。但如果相信迷信,用巫术治病,就如抱薪救火,不但治不了病还

会加重病情。

B.他们竟为了那一点无聊的名声,钩心斗角,弄得身心疲惫不堪。

C.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的做法是不对的。

D.日本侵略者已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失败是他们必然的结局。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所(hù)   踯(zhuó)     睢(zì)            早而绪(sāo)

B.仰(yǎn)    妃(bīn)       下(huī)    一叶舟(piān)

C.修(qì)    戏(xuè)      掠(piāo)        鼎玉石(chēng)

D.肯(qìng)  噪(ɡuā)       病(lǚ)         名钓誉(gū)

 

 根据要求作文。

(1)请以“撑起一片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那一墙蓬勃的爬山虎,那一架紫红的葡萄,田垄上那一株挺立的白杨,藕池里那一茎纯净的白莲,那玉米地,那红高粱,甚至老屋前的榆槐,门扉上褪色的对联……或许会引起你的一串故事,一阵遐想,一种深味与思考。

请以“我与       ”为题作文,空白处填写一种植物或客观物件。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以下4题。

港人的骄傲 祖国的英雄

——香港义工黄福荣玉树地震灾区舍己救人纪实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骄傲”、“伟大的志愿者”……连日来,随着青海地震的消息牵动港人,香港货车司机黄福荣舍己救人的事迹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

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正在当地一间“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志愿服务的黄福荣带着孩子们从摇晃的建筑物中跑出,没有受伤。但是,废墟下还掩埋着3个孩子和3个老师,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废墟营救他们。大约10点多钟,刚刚救出3个孩子和1个老师,还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废墟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安全获救,但阿福却身受重伤,当地医生现场急救亦回天乏术,半小时后,阿福去世了。大约下午2点,“西部爱心公益”在网上发布信息悼念阿福,将阿福遇难的消息公布开来。

黄福荣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4月8日刚刚抵达玉树,到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工作;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服药,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奋战汶川震区三个月,并获当地颁授志愿者荣誉证书;他曾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阿福。 黄福荣参加义工活动,源自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据香港货柜车主联会负责人称,黄福荣20岁前入行,为人热心公益,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香港货柜业发起筹款,黄福荣知道后义不容辞,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后来,黄福荣受一本书触动,开始亲身到内地参与义工活动。

2001年,38岁的黄福荣在书店买到一本名为《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的书,作者是原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教官隋继国。这个患有白血病的军人从北京天安门骑自行车出发,走遍全国,为无偿捐献骨髓作宣传,两人通过编辑部结识后在湖南会面,成了莫逆之交,黄福荣说,正是隋继国的举动感动了他,“过去我常讲做善事,但是都只是口头上的,这次我要把它变成行动”。

2002年1月,黄福荣接过隋继国的旗帜,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全程2800多公里,历时3个月,继续为中华骨髓库的扩容,为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不辞辛苦地募款。湖北一对受助于黄福荣善行的谢氏兄弟,在致谢信中表示:“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命运弄人,隋继国病逝后,黄福荣也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他没有消沉。今年4月,他到青海玉树的孤儿院做义工,这家孤儿院有1名院长、1名义工,4位老师和22个孩子,他帮助孤儿院运送物资。没料到,这成了阿福最后的行善之旅,抵达玉树县不足一周便遇上地震。

黄福荣生活在香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父亲与癌症缠斗了半年之后去世,老母亲现已年逾八旬。父亲往日的教导和其在朋辈及邻里之间尽心助人的榜样,自小在五姐弟心中植下了根。姐姐在丝绸之路、云南及四川等地多次背囊旅行也影响到他的志趣。黄福荣有着丰富的义工经历,屡次前往西部青海、西藏、四川的偏远落后地区。他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对当地人热诚关爱。

阿福做事低调,脚踏实地。兰州义工李义是阿福的好友,在4月1日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阿福,“‘他们怎么样,他们怎么样,我不要紧’是阿福常说的一句,他总是关心别人,一向少说话多做事,只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

46岁的黄福荣至今单身,有好友爆料阿福曾经“自嘲”地说:“我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很难找到一个愿意嫁给我的人,这样也好,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就没有牵挂了。”

                     (选自2010年4月19日人民网,记者  李海元  刘韬)

1.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黄福荣做过哪些义举?(4分)

3.你认为黄福荣“甘于奉献”的可贵品德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阿福的评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给你哪些启发?(5分)

 

 

(一)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以下4题。

消失的壁画

凌鼎年

确切地说,小佛山的壁画是四十年代中期发现的。是一位业余摄影家发现的。这位业余摄影家叫林三锡。他是因贪拍大漠落日风光,错过了住宿,偏又逢突然间的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大漠中无处藏身躲雨方无意中闯进了小佛山的这个山洞。进山洞本也很平常,因他衣服湿了,想烧堆火烤烤衣服,这火一点燃,他突然瞥见了洞壁的壁画,他举起火把细看,竟有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直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喜得连掐三次大腿,才敢相信这不是梦境。林三锡不是画家,对佛教也谈不上有多深的研究,但他毕竟是吃文化饭的人,他自然掂出了这些壁画的价值,他决定把这些壁画全拍摄下来,可惜的是胶卷已剩下了没几张,已不可能一一拍个遍。林三锡以他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认为其中一幅《礼佛图》最为精彩,他借用火把的光亮把这幅画拍了下来。

由于洞内的光线较暗,拍摄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小佛山《礼佛图》壁画照片一发表,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专家根据壁画的绘画风格、人物的服饰等,初步考证为北魏时的作品,有识之士认为此乃国宝,当好好保护之。

林三锡作为小佛山壁画的发现者,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有人通过转弯抹角的关系来找他,要他带路再去一趟小佛山。

林三锡已感觉到想去小佛山的,有真正爱好壁画的,也有心术不正做着发财梦的。林三锡谢绝了某些所谓好心人的赞助,他决定倾其家财,再去一趟小佛山,好好拍一拍,争取回来出本壁画集。

谁知林三锡一切准备妥当,行将上路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人的炸弹一响,就此炸毁了林三锡雄心勃勃的计划。

解放后,林三锡从一篇报道中得知,小佛山的《礼佛图》被美国人约翰根盗走了……

林三锡的心顿时如堕入冰窟窿中一般,他甚至生出了如果自己当年不发表那照片的话,说不定这小佛山壁画依旧养在深闺人不识,《礼佛图》也不会因此而被盗出国。一种内疚的感觉在林三锡心头挥之不去。

林三锡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声讨约翰根的文章,痛斥他为无耻的文化盗贼,诅咒他子子孙孙将良心不安……

不知是否《礼佛图》被盗一事刺激了林三锡,他决计把儿子培养成画家,让儿子有朝一日也画幅传世的《礼佛图》。

儿子林清晖没有按照他父亲林三锡为他设计好的路走,林清晖迷上了艺术评论。这林清晖很新潮很前卫,他的评论里那些张力、语言的弹性、话语权、语态、膨胀系数、思辨的穿透功效等等,常令他老子林三锡脑子发胀发晕。这也罢了,更让林三锡伤透脑筋的是林清晖时常会发表些离经叛道的怪论文章。最最让他伤心的是林清晖在一篇《艺术无国界》的文章中谈到要对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英美文化盗贼的行为一分为二,说他们有破坏中国敦煌文物的一面,也有保护的一面。他还举例说像小佛山的《礼佛图》,因了约翰根的盗卖,现仍在美国的博物馆保存得好好的,我们通过英特网就能近距离欣赏,真正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如果不是约翰根的话,说不定这美轮美奂的《礼佛图》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就毁去了……

——这是什么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林三锡气得直想揍儿子几下。怎么生了这样一个混帐儿子,说出这样混帐的话来。可惜自己年岁大了,腿脚不便了,要不然无论如何要再去趟小佛山,再去看一眼小佛山,去拍一些照片,也好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

最近,林三锡偶然翻读一位作家的游记散文集,内中有一篇《痛哉小佛山》,读了这篇散文林三锡才知道,小佛山的壁画因画有帝王、妃子、以及胡人等,在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用红漆、墨汁等涂得面目全非,后来因没人管理,任其荒败。近年,文物值钱了,有些文物贩子、文物盗贼就打起了小佛山壁画的主意,仅一两年功夫,小佛山壁画已荡然无存,仅空留一个洞窟而已……

林三锡读到此,气愤而伤心地猛一拍桌子,那玻璃台板也给他拍碎了,这一拍,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去时,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

林清晖合了几次也没能把父亲林三锡的眼睛合上。

(选自《时代文学》)

1.联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说林三锡想再去趟小佛山“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他要了却的是什么“心事”?

(2)小说倒数第二段写道:“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林三锡想说什么话呢?

2.简要分析林三锡的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消失的壁画”的理解。

4.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根据漫画的寓意,分别写出两条建议。

6ec8aac122bd4f6e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768/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763 35764 35765 35766 35767 35768 35769 35770 35771 35772 35773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