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既定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在延续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农村,是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于是人们渴望田园生活的舒缓;城市人口拥挤,空间狭隘,于是人们向往农村的辽阔、宽广;城市繁华而嘈杂,于是农村的朴素、宁静变得格外可贵;城市过于人工化,于是农村自然风貌的价值就越来越大。洁净的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所以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必须从狂热圈地中清醒过来,善待农村,反哺农村。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1.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

2.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0

3.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分)

 

 

 

 

 简答题(10分)

   (1)《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牧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B.《女神·湘累》中,屈原在洞庭湖上说:“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作者借此表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精神。

    C.在《边城》的结尾部分,推送出走了,白塔倾圮了,老船夫也死了,老马兵觉得自己却成了翠翠“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

    D.《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E.《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鑫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尝概《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骊、服虞、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已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2.“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3.《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3题

谈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 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2.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3.(1)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语文新高考博客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果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645/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640 35641 35642 35643 35644 35645 35646 35647 35648 35649 35650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