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任选四题)(4分)

(1)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3)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                 。

(4)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5)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  洲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分)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故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郁离子》)

1.“今诸臣谄谀以干利”中的“干”的意思是                                (    )

    A.岸、河岸       B.冲、犯         C.追求           D.盾牌

2.“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的正确意思是                              (    )

  A.刚才那些唱得好的,全都是想要这些鱼。

  B.过去那些叫好的,全都像这些鱼一样。

  C.以前喜欢唱歌的人,全都想要像这些鱼一样。

    D.刚才那些叫好的,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

3.景公“射出质”而群臣“唱善者若出一口”的根本原因是                    (    )

    A.景公喜欢听奉承话,群臣因此讨好他。

    B.群臣缺乏才智和胆识,一切顺从君主。

    C.群臣都想同弦章一样得到景公赏赐鲜鱼。

    D.群臣有意谄谀,掩盖景公的过失。

4.弦章坚决谢绝景公赏赐鲜鱼,其主要原因是                                (    )

    A.因为接受赏赐将违反晏子的道义,顺从阿谀奉承的欲望。

    B.因为要劝谏景公提防谄媚,纠正景公的过失。

    C.为了保持君子的廉洁,不与群臣同流合污,谄媚争宠。

    D.为了遵从晏子的道义,弘扬晏子遗留下来的美好品德。

 

 

 

5.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

1.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2.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但关于知识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对沙鸥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A.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就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

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诗的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凶残下劣的段祺瑞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革菅人命,殒身不恤

    B.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C.生杀予夺的日本鬼子一进村,见一个杀一个,见什么抢什么。

    D.这次回乡,小王不是外出打工前的模样了,你瞧他,一身西装革履,洋洋洒洒

 

 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每逢望夜,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①上下空蒙,一碧数顷                ②一轮当空,月亮闪耀于碧波之上

③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声音和笑容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         的历史潮流。

    ③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          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A.竟然   遏止   朝拜               B.毅然   遏制    朝拜

    C.毅然   遏止   朝拜              D.竟然   遏制    瞻仰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冠冕堂皇   干练    焦躁不安    禁固

    B.逆来顺受   休憩    礼上往来    伎俩

    C.摧山坼地   盎然    穷形尽相    时弊

    D.响誉中外   滞留    陨身不恤    奢侈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618/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613 35614 35615 35616 35617 35618 35619 35620 35621 35622 35623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