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      干:才能

B.为明威将军                  擢:提拔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官,时年九十二              卒:结束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左军行参军时,因父亲担忧而辞去职务。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题。

在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及民族融合或冲突的重要因素。在国际上,国家间的文化冲突相对于军事冲突在上升,军事冲突也往往与文化冲突相联系;在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在上升,物质需求也往往带有文化需求的成分。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能力和命运。

因此,发展先进文化,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那么,什么是文化呢?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解决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的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据。

1.下面有关“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人们对理想、信念、态度等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B.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造成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甚至所有文化的不同。

C.价值观指导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取向,必须体现在人对文化的再创造上。

D.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础,所以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文化的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人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融合促进的。

B.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C.人的活动及其结果,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的教化、熏陶作用。

D.所有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应遵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努力促进文化发展。

3.下列理解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活动之间是主次关系,因为价值观是人活动的指南。

B.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必须摒除个性文化,使文化走向大众化。

C.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一个个体的活动方式,体现在群体的价值观上,与文化的关系不太大。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撒旦召集手下的魔鬼商议如何让人类放弃努力,从而消灭人类的希望。

  有的魔鬼说:我们向人间播撒疾病,那样人类就会自顾不暇,从而让人类陷入绝望。

  有的魔鬼说:我们告诉人类,他们的努力是无效的,他们根本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还有魔鬼说:我们向人间投放更多的恶,如奸诈、卑鄙、嫉妒,让人类自相残杀。

  ……

  撒旦说,你们的提议都行不通,因为人类对这些已经麻木了。其实捉弄人类也很容易,只需要告诉他们“时间有的是”。

同学们,你觉得撒旦的建议怎么样?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另外选择三个事物,写一组排比句,通过某种情境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悟

例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仿写: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短评,概括出作者的两个观点,每点不超过20字。

如果我们的文化传承只停留在“有什么”的认知层面,说明真正的民族文化精髓已经流失了,只剩下一些古物被今天的人们挖掘、争抢、利用,搞个“名正言顺”的建筑项目,办个展览,陈列一番,美其名曰振兴旅游业。一个注重文化传承的民族,发展到广晒已有的珍藏去挣观瞻费,多少显得文化品格在丢失,人文精神在堕落。

     文物出土之后会怎样呢?显然,依托着文物让经济再上新台阶是“开发”的动力。前一天刚刚是“曹操墓珍宝出土:口含稀世明珠价值超千万”,明天就可能有人质疑“‘曹操口含翡翠价值千万’消息不实”;一幕幕闹剧纷纷上演,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乱人耳目而已。其实,这正是商业逻辑压倒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文物搭台,经济唱戏,一切为了GDP。可惜的是人们手中攥了点挖来的、骗来的、炒来的钞票,却听任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不断流失,经济效益不能持续发展。

观点: ①□□□□□□□□□□□□□□□□□□□□

②□□□□□□□□□□□□□□□□□□□□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现在的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宁静淡远,但又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风情。湘西的古村落依山而建,                                           

整个村落与周围的群山碧水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①建筑物沿山坡依次向上排列,错落有致    ②村落沿河呈带状分布

③或者缘水而建                          ④有拾级而上的村道,富有特色的马头墙

⑤村内有众多的小桥以及临河的吊脚楼     ⑥民居随地形高低起伏

A. ③⑤②④⑥①     B. ⑥①④⑤③②     C. ①④⑥③②⑤     D. ②⑤③⑥④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加快天然气的价格水平,提高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B.据搜房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看,目前,北京打折促销的项目已达到75个,折扣力度也从9.9折、9.8折扩大到9折。

C.入选“2010年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的大学生们,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安排他们到相关的企业参加实习。

D.“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风雨飘摇期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数千年的世界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的原因——掠夺资源,从未改变过,因为资源是第一位的,所以战争似乎就必不可少了,甚至一次次演化到穷兵黩武的地步。

C.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生产力低下,经济基础薄弱,人们疲于奔命,再加上人口失控,嗷嗷待哺的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D.张居正作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柄政十年 ,励精图治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使危机四伏的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的局面。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任继愈:一部大书与一座图书馆(节选)

余  玮

1964年,任继愈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他没想到,在这里一呆便是20余年,直到1987年调至北京国家图书馆任馆长,且一辈子的研究主要与哲学挂勾。这位中国尚存不多的“国宝”级哲学大师还出任了社科院宗教所的名誉所长。

建国不久,任继愈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积极地献身到工作当中,在自己的领域中大展身手。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北大教授,他对此非常满意。没想到,在1957年一个有关哲学史定义的会议上,他的发言被一些专门打棍子的“学霸”批判为修正主义。当时,他并没有真正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有想到无论对他还是对于整个民族来说,这只是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前兆或序幕。

接受采访时,任继愈说:“毛泽东对宗教问题始终是注意的,这一点我原来没有领会,和他交往几次,体会比较深。比如,我过去写过的一些有关佛教史研究的文章,毛泽东都看过。”1959年10月13日深夜,毛泽东忽然把任继愈找去,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书我都看过,接着说:“我们过去都是搞无神论,搞革命的,没有顾得上宗教这个问题,宗教问题很重要,要开展研究。”随即又问他,北大有没有人研究宗教?任继愈说除他搞佛教研究外,还没有人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毛又问,道教有没有人研究,福音书(指基督教)有没有人研究?任答,基督教也没有人专门研究。毛又问,你们哲学系有多少人?任答,师生加起来有500人。于是毛说,500人一个系怎么能没有人研究宗教呢?于是,毛泽东评价任继愈是“凤毛麟角”。

1963年冬天,周恩来访问非洲14国前,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加强研究外国的工作,筹备建立一些研究所,还成立了以廖承志为组长的“国际研究指导小组”。在这个报告上,毛泽东于1963年12月31日作了批示,说这个报告很好,但唯独没有宗教研究,对世界三大宗教,我们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刊物,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和世界史。因为有了这个批示,任继愈于1964年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但不久“文革”开始,任继愈经过几番波折后被送往河南信阳干校接受“教育”。

在干校期间,任继愈显得十分“乖巧”,早上出去参加劳动,晚上回家睡觉,成天很少说话。任继愈为人十分和善,很少有人为难他,但由于在那里光线太暗与劳动过度,他的右眼患了严重的眼疾,左眼视力也受到损害。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经历得太多太多,他自己也懒得花时间去梳理那些点点滴滴的“不愉快”。医生嘱咐他为了保持目力,夜间不能看书和写字。

“文革”后,任继愈从河南回到了北京,世界宗教研究所逐渐恢复原有的建制。上世纪80年代,他重新提出了“儒教说”,并在他主持的世界宗教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室。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思想界都公认“中国无宗教”时,任继愈挺身而出,试图打破这一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和民族。”他认为,中国的儒教就是宗教,而教主就是孔子。任继愈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他的这个观点。从1980年《从儒家到儒教》,1982年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儒家个性与宗教共性》《儒教是人伦日用的神学》到1984年的《佛教向儒教靠拢》,1986年的《重视儒教的研究》再到1988年的《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他在学术著作上,详细地阐述了“儒教是宗教”的观点。他从儒教的发展与演变、个性与共性、历史与现实等各个方面,透辟地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宗教性特质。他在文章《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中写道:“儒教作为完整形态的宗教,应当从北宋算起,朱熹把它完善化。多年来人们习惯地称为理学或道学的这种体系,我称之为儒教。”同时他认为,宗教之所以是宗教,有它的本质部分和外壳部分,本质是信仰与追求,外壳是信奉对象、诵读经典的组织形式。儒家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其本质部分就是提倡禁欲、重“忠孝”、尊“三纲”,这既是宗教思想,也是政治思想,它比较适应大一统国家的生存要求。而其外壳部分则是,它信奉“天地君亲师”,这符合宗教外壳的组织形式。对于一个宗教的认定,重要的是信仰的本质,而不在于形式。

任继愈的“儒教就是宗教”的学说,在学术界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并由此引发了近20年的哲学大讨论。这个论点已经慢慢被人认同,而这种认同感,直接又与华人的自我文化价值认同紧密相连。

目前,在学界,公认任继愈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是:他认为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并深刻而又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阶层。他力图把中国佛教思想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并认为,道教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决不下于佛教。在他的思想意识当中,始终认为思想文化的研究也要从国情出发,而“多民族统一大国”则永远是中国的国情。当然,他仍然坚信人类走到某一天,有可能便会进入“大同社会”。国家组织消亡,而宗教与哲学依然存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术研究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然而任继愈先生却始终保持了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态度,并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作为。

B.建国后,我国的宗教学研究处于落后状态,毛泽东同志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做了具体的指示,于是任继愈开始进行对佛教的研究工作。

C.任继愈先生提出的“儒教是中国的宗教”理论不同于当时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但经过几十年的论证,这一观点渐渐得到认同。

D.任继愈认为佛教和道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并深刻而又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阶层,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不亚于儒教。

E.本文通过对任继愈先生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这位“国宝”级哲学大师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学术品格。

(2)文章三、四自然段两次写到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宗教学研究的指示,这在文章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在大多数国家的思想界公认“中国无宗教”时,任继愈却认为,中国的儒教就是宗教,而教主就是孔子。任先生这样说的依据有哪些?请分条作答。

答:                                                                        

                                                                             

(4)文革期间,任继愈显得十分“乖巧”,成天很少说话。80年代,他却提出“儒教说”试图打破思想界公认的“中国无宗教”学说。对于这位哲学大师自己的人生哲学,你有何评价,请结合文章简要论述。

答: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每句1分,共6分)

(1)①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鱼我所欲也》孟子)

③窈窕淑女,                    。                 (《诗经·周南·关雎》)

                    ,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⑤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屈原)

⑥寄蜉蝣于天地,                      。               (《赤壁赋》苏轼)

(2)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泰伯》)

②所以动心忍性,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诗经·秦风·蒹葭》)

⑤譬如朝露,                    。                     (《短歌行》曹操)                        

                  ,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陶渊明)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602/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597 35598 35599 35600 35601 35602 35603 35604 35605 35606 35607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