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按照要求作文。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这样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这种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翻阅唐诗、宋词,含英咀华,欣赏汉字独特的美,可以怡人性情;诵读名篇佳句,抚今追昔,感悟人世沧桑,可以启人心智。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以“我读唐诗(宋词)”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

1.文章第②段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2.文章的第⑨段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3.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4.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这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第一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第二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第三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下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词中“愁”的具体内容。(每点作答不超过10个字,每空2分,共6分)

    ①《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③《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①(                              )之愁 

     ②(                              )之愁 

③(                              )之愁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每空0.5分,共10分)

⑴、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                      !

⑵、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⑶、                             ,援玉枹兮击鸣鼓。

⑷、                             ,札札弄机杼。

⑸、                             ,桃李罗堂前。

⑹、                             , 勇剽若豹螭。

⑺、                             ,复照青苔上。

⑻、木末芙蓉花,                              

⑼、但使卢城飞将在,                         

⑽、大漠风尘日色昏,                          。

⑾、                             ,江船火独明。

⑿、                             ,潦倒新停浊酒杯。

⒀、熊咆龙吟殷岩泉,                          

⒁、                            ,此时无声胜有声。

⒂、其间旦暮闻何物?                            

⒃、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⒄、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⒅、红酥手,                        ,满城春色宫墙柳。

⒆、                                ,毕竟东流去。

⒇、                                ,到黄昏,点点滴滴。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C.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草稿未定      属:动词,通“嘱”,嘱托。

B.博强志            闻:名词,学识,见闻。

C.道德之广崇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D.顷襄王怒而之      迁:动词,放逐,流放。

3.下列语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方正之不容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蝉蜕于浊秽         D.为天下笑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到。”

B.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C.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透散着芬芳;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

D.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0余首,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B.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其代表作有《卖炭翁》、《琵琶行》等。

C.“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D.“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D.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C.他虚心接受了同志们的批评,从此积极深入实际,避免主观盲动,工作也已经开始改头换面,大有起色。

D.市场上各种营养补品不稂不莠,一些含有激素的产品,会引起人体不适,危害健康。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涟漪     旌旗     阴庇     信誓旦旦   

B.羽檄     气慨     羁绊     摧眉折腰

C.迁谪     憔悴     倚靠     羽扇纶巾    

D.锦书     恬然     樊茏     乍暖还寒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516/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511 35512 35513 35514 35515 35516 35517 35518 35519 35520 35521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