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文字可以说是一种奇异的文化存在,这在西人译中诗一事上可见端倪。近见一汉学家译杜甫的名句“月涌大江流”为:The moon leaps in the great
rivers flow,意思就成了“月亮在大江流动中跳跃”,这是怎样的不堪!于中国文字缺乏微妙的感受,即使字意表面相应,结果也不外平淡无奇,甚至笑话百出。
中国文字的串联、组合、拼接有无穷的妙处,已然可成为一种独在的言语,只看运用者的心境和手段如何了。“言语”组成篇章,而文学的美感亦必由这种言语而来。像“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若译成白话,意思也是明白的,但从文字言语而来的心境、幽思、美感却起码失落了一半。古典文学诸种体裁中的这种“言语”,其千锤百炼而获得的美感效果,犹如奶酪,味道实在深郁。它的层面底下蕴涵的深广的情绪概念,缭绕着声情和观念的美,委实为中国文字语言所特有。
写文章,“辞达而已矣”;但作为艺术的文学来要求,则其文字言语不是单纯地传达人心基本意义,文字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目的和审美对象。有人以为中国优秀的文言文学是一种“雅化”了的文字言语,很有道理。这种言语用量极少而容量奇大,词汇的本身就能引起许多生动的观念,有时甚至比描写叙述的事象本身引起的还多。一个熟识文言的人,他在面对现实或非现实的时候,往往会有这种言语观念跳荡出来,像遗珠般在黯淡的心空熠熠闪烁,身心立即要起莫大的快意。这正是汉字意化的优越性,突破时空局限的功能相当强烈。汉字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可傲岸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我前面以奶酪喻之,大略包含其人文性特征在内,文言言语这种特性在古典文学中的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文中“古典的”和“第一流的”是同一个词,但英美学生的惧怕莎士比亚,中国学生的反感古文,已是教育界不争的事实。虽然说时代的洪流冲走了古典的醇酒气息,文字深厚的人文性却给我们以精神安慰。众多的成语、连绵词、诗词名句、典故、寓言,仍然激活着丰富着当今的白话文学。失却了这种文字精神的借鉴的文学作品,只仿佛瞽者说媒,说者无心,听者无趣;一个文字粗鄙的作家,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裁缝那样,不能赢得我们的信任。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果仅译出诗歌表面的字意,很难表现原诗的神韵。
|
B.中国文字之美体现的文言中,白话中没有这种美感。
|
C.文学语言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情达意,而在于审美。
|
D.中国的文言文学优美典雅,是一种特有的审美对象。
|
2.根据文意,下列对“汉字意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极少的字能表达极多含义。
|
B.能引起人身心莫大的快意。
|
C.突破时空局限的功能强烈。
|
D.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
|
3.下列说法,与文章最后一段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
|
B.语不惊人死不休。
|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D.文章合为时而著。
|
4.联系全文,谈谈中国的文字之美主要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