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带正电小球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的A端,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端出现负电荷,B端出现正电荷,关于导体AB感应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用手接触一下导体的A端,才能使导体带正电荷
B.用手接触一下导体AB的正中部位,导体仍不带电
C.用手接触一下导体AB的任何部位,导体将带负电
D.用手接触一下导体AB后,只要带正电小球不移走,AB不可能带电
如图所示,绝缘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置于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将小球拉起使悬线水平并刚好拉直. 然后无初速释放,则小球在释放瞬间将做( )
A.圆周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曲线运动 D.抛体运动
关于电势和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也越大
B.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量越大,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
C.在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任意一点处,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D.在负点电荷电场中的任意一点处,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甲物体从某高楼离地楼高处自由下落,最后1s通过的位移是全程的,令甲物体下落同时,从楼顶竖直向下抛乙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加速度为g),两物体恰好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 竖直下抛的乙物体的初速度; (2)甲、乙两物体着地时的速度.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不动.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求:(1)木板受物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 木板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如果物块相对木板向右滑动时,木板被物块带动也向右滑动,求木板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个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第1s内加速度为5m/s2,第2s内加速度为-5m/s2,第3s、第4s重复第1s、第2s内的情况,如此不断地运动下去,当经过时间为100s时,这个质点的位移是多少?当质点的位移达到56.25m时,质点经过了多少时间?
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运动的规律而记录下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所示.试求:
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位置坐标x/m
0.5
4.5
8
12
16
20
(1)试判断前4 s内汽车做的是什么运动? 若为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前4 s内的速度;若为变速直线运动,求出前4 s内的加速度;
(2)汽车在3.5 s末的速度和5.5s末的速度.
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在悬挂的弹簧下面加挂钩码,逐渐使弹簧伸长,得到以下的数据.
由数据在坐标中画出图象.
由此得到结论: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 N / m.(取两位有效数字)
钩码个数
弹簧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弹簧伸长x(cm)
1.20
2.40
3.60
4.76
6.10
7.10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AB的距离应为 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