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 首页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推断这段文字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 公民法的形成  

C. 公民法演变成万民法                  D. 《民法大全》的编纂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12分)人类的历史,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过程。在追求政治民主的过程

中,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格言说:“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若能让两个魔鬼相互制约、平衡,就能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

                                                           ——经济学家杨小凯

    材料二 美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      

    材料三 联邦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而且可以否决国会所通过的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总统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法国1875年宪法                       

   (1)材料一中的格言常被人用来形容美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美国的哪一项制度

设计?最早系统阐述这一设计的思想家是?(4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2分)

 

(3)据材料三、四指出,美、法两国总统在产生方式和权限方面有何不同?(6分)

 

 

(20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6年4月17日丘逢甲用血和泪写就一首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

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胡锦涛《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讲话》

    请回答: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之后重新回归祖国,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8分)

 

 

18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权限成了历朝历代制度设计中的头等大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

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有人如此请求,即以叛逆论罪,凌迟处死。                                                               ——朱元璋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宋太祖后,大臣上

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

         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4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下达命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人们习惯上把明中期以后的内阁首辅徐阶、高拱等人称为宰相,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4)材料四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有一首在台湾非常流行的校园民谣唱道:“一样的血统,在一样文化中生活。数十年手足分离的乡愁,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分左右?”可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             

D .“九二共识”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3094/68464) 首页 上一页 63089 63090 63091 63092 63093 63094 63095 63096 63097 63098 63099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