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 首页  

名著阅读。(4分)

(1)      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在横线上填写人名,并结合本段文字概括他的性格特点。(2分)

人名:                      性格特点:                                         

(2)下列选项中所提供信息与对应人物关系有误的两项是(    )(    )(2分)

A.虎妞        人力车      曹家遇险                      人物:祥  子

B.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  血溅鸳鸯楼                    人物:杨  志

C.高跟党       飞岛国      “耶胡”                     人物:保  尔

D.“海盗”生活   蓓姬       洞中历险                     人物:汤  姆

E.智取红孩儿  三借芭蕉扇    斗战胜佛                    人物:孙悟空

 

 

默写古诗文。(1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5)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7)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8)己所不欲,                 。                         (《论语》)

(9)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赞颂人的奉献精神。

 

找出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两句,并修改。(4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②它广泛流传于汉、壮、布依、土家等多个民族之中。③由于民族众多,使我国各个地方过端午节有着不同的习俗。④我国人民始终坚持发扬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今天,赛龙舟等端午习俗已逐步走向国际。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贯穿宿迁大地,她bǔ( )育了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宿迁儿女,积diàn(     )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保护大运河,我们义不容cí(   );传承运河文化,我们责无旁dài(  )。

 

题目: 误会      

要求:① 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② 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有真情实感。

③ 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 X或虚拟名称替代。

 

 

 

现代文阅读。阅读《惊蛰》一文,完成题。(18分)

 

惊 蛰

苇岸

①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②“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③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④“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1. 根据文意,请概括 “惊蛰”一词的含义。(3分)

2.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分析)。(3分)

 

3.试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文章第③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5.谚语“惊蛰过,暖和和”,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阐述理由。(3分) 

 

6.“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3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3.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① 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②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③ 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 不以物喜,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⑦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⑧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序幕。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作为东道主,请你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欢迎之意:                             

⑨ 近朱者赤,            

⑩ 做学问最忌讳三天打鱼,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共12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写成了“ ”,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 “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c事实并非如此。d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f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4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分 )

A. 千万别折腾汉字。

B. 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C.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不能忽略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

D. 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

2. 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这种主张”指的是(     )( 2分 )

 A.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

 B.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C. 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D.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3.给第⑤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 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4.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B. 第③到第⑤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分论点。

C.“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一句中加点的“简”字是指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简化字。

D. 第⑦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诚地劝说,与题目遥相呼应。

5.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下列对汉字形美、义美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 憾:从“心”,“感”音。意为内心感到郁闷,遗憾,抱憾,是一种心理状态。

B. 武:汉代许慎认为“武”是会意字,“止戈为武”,表现了古人向往和平美好的情感。

C. 旦:表示太阳将要落到地平线下,有“日暮”之意。

D. 疾:病字部,中间有支箭,人被箭矢所伤即为“疾”。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共6分)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4031/24158) 首页 上一页 24026 24027 24028 24029 24030 24031 24032 24033 24034 24035 24036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