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 首页  

【古文阅读】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习:           

(2)每归私第   第:           

(3)家人发箧视之   发: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太祖常劝以读书以:用,拿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表假设,如果

C.及小白立为桓公及:等到

D.鲍叔遂进管仲 遂: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译文: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译文:                

4..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答:                

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点上,均称得上明主。

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

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

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

 

【古诗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佳作以    为题材,描绘出一幅     的图景。(2分)

2..优秀诗篇往往通过多种感官捕捉景物特征。在此词中,“              ”两句通过嗅觉与听觉写出了    心情;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通过      描绘了壮士们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3分)

 

某校初三(四)班组织了一次“生活中需要包容”的主题班会,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同学甲:

包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包容是一种润滑

剂,    ;包容是一种镇静剂,   ;包容是一束阳光,    ;包容是一座桥梁,    

同学乙:

生活中的确需要包容,但是,面对“打工皇帝”唐骏伪造学历,欺世盗名;面对药

家鑫驾车撞人,刺人致死;面对人们无视法规,酒驾醉驾;面对厂商不顾食品安全,见利忘义……你还能包容吗?

(1)请将下列语句还原到同学甲的发言中,正确顺序是    (写序号)(2分)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2)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一定使你对“包容”有了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失道者寡助。(《孟子》)

(2)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受到众好汉的拥戴,但他“招安”的想法遭到鲁智深、李逵等将领的反对。

B.老舍先生借《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由自尊好强到自暴自弃的巨大变,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明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根据早年生活的回忆创作出的一部小说集。

D.《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意趣盎然的作品,它成功地通过塑造汤姆·索亚这一立体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迪。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日本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9.0级,是世界地震观测史上震级最高的地方。

B.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对利比亚持续动荡引发的人道危机感到忧虑。

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D.蔡志忠先生的新书《漫画金刚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陆游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潜(   )心读书治学,先秦两汉以来的各种重要典jí(   )无不披览钻研。陆游从小更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陆宰看到金人残暴肆nüè(   )的情景,常常痛恨不已;谈到秦桧卖国求安的行为,更是怒发冲冠(   )。可以说,文学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成就了爱国主义诗人陆游。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听到或看到的一句话触动。一句安慰,一句劝告,一句鼓励,一则名言……于不经意问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

请以“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山腰有一小村庄,多年来村民日常用水一直取自村口一眼古井,可近日井水忽然枯竭,村民只好下山取水。李老汉也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人一天轮流下山取水。

首日,大儿子早早起身,肩担两桶,直奔山下,不辞辛苦,往返四次,总算在日落西山时注满了家中大缸。

第二天,二儿子携四只空桶下山,先到朋友家借马一匹,以马载桶,往返两次,日方过午,已将大缸注满。

第三天,轮到三儿子取水,他想起日前在山顶砍柴时所见清泉,于是上山循流观察地势,深思熟虑后召来村民,移石挖沟,山泉遂改道流经村中,村民再无缺水之苦。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事要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阅读《平视》。回答20—23题(13分)

                       平  视

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那是仰视。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那是俯视。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视!

⑤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他的语气说道:“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小姑娘单纯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平视。

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仍然不可忘记平视。

⑦但做到平视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⑧面对世界,我们要平视,国与国之间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面对他人,我们要平视,人与人之间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面对自我,我们要平视,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选文有较大改动)

1..(2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4分)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道理?

3..(4分)怎样才能做到平视?

4..(3分)文中作者所反对的“仰视”是有特定含义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多用“仰视”来表示尊敬和仰慕,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我们不仰视……,我们仰视……”的句式写一个句子。

【示例】我们不仰视作威作福的权贵,我们仰视一心为民的公仆。

 

阅读《盲道上的爱》,回答15—19题(14分)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闲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g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1..(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2..(4分)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3..(3分)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4..(3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5..(2分)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3760/24158) 首页 上一页 23755 23756 23757 23758 23759 23760 23761 23762 23763 23764 23765 下一页 末页